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语法化的并向性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论证了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并向性语法化的历程以及其动因和机制。第一章,我们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中多功能的“X是”,研究的内容则是这类多功能“x是”的语法化路径及其动因,而多功能“X是”语法化路径的最大特点便是其并向性。另外,本章不仅介绍了虚化、语法化、词汇化及话标记语的研究背景和现状,还特别指出了现今关于个别“X是”语法化、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化等各方面的研究情况。第二章,我们对语法化的并向性进行了界定,并找出了语法化并向性存在的理论依据。证明了“并向性”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具有理论与事实依据的语言演变现象。学术界里"Polygrammaticalization"的观点、“分层理论”的观点、非单向性的观点、扩展适应理论以及频率理论等都或多或少支持了语法化并向性的合理性。第三章我们从共时的角度讨论了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的语法性质和特点。我们首先对《现代汉语词表(草案)》中所有的“X是”进行了穷尽性地考察。然后本章就这些现代汉语中成词的“x是”的各种性质进行了分类和详细描写。最后,我们发现成词的“x是”大多是多功能的。这也是本文研究多功能“X是”语法化并向性的前提。第四章,我们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并向性的语法化历程。因为我们讨论的现代汉语“x是”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我们对多功能“x是”的各种功能的语法化分别进行了讨论。首先,我们讨论了表判断短语的“x是”是如何组块化而来的。其次我们对副词性的“X是”的语法化历程进行了描写。再次,我们对连词性“x是”的语法化历程进行了讨论。再然后,我们又对助词性的“x是”的语法化历程进行了阐述。最后,我们还描写了话语标记性的“X是”的语法化历程。此外,我们发现多功能“x是”的语法化历程属于语法化的并向发展方式,这一发展路径有别于传统的链式语法化方式。第五章,我们讨论了促发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并向性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首先,我们认为频率对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的语法化具有“促发”和“稽留”双重作用,并且这两种功能的共同作用造成了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语法化的并向性发展的特点。其次,语用因素在多功能“x是”并向性的语法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再次,人们在认知语义上的泛化与融合是多功能“X是”语法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最后,认知心理上的隐喻、类推和重新分析是促使多功能“x是”最终发生语法化的最关键的动因和机制。第六和第七章我们举了“X是”的两个个案进行研究。一个是兼有五类性质的“就是”,一个是兼有四类性质的“不是”。“就是”和“不是”基本涵盖了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的所有功能。它们的语法化历程及其动因和机制,可以很好地代表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的语法化特点和动因。在这两章中,我们从共时时的角度,对不仅对共时平面下的“就是”和“不是”的各项功能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我们还从历时的角度详细讨论了“就是”和“不是”各功能的语法化历程。我们发现“就是”和“不是”的各个功能是朝着并向性的方向语法化的。这也证明了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的语法化具有并向性的特点。再次,我们从认知、语用、频率、主观视点等角度分析了“就是”和“不是”各功能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最后,第八章是本文的总结和提出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通俗编》是清代一部以收集资料宏富而别具特色的方言俗语辞书,按内容分为三十八卷,凡5461条,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就目前情况来看,对《通俗编》的研究总括性的介绍居多,有针对
现代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跟其他语言的双宾动词并不对等,而且动词后面两个宾语的位置及其共现或单现的状况也存在种种差异,双宾句式也有多种,外国人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时
《绣襦记》是出现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一部传奇作品。它发轫于唐代小说《李娃传》,之后历经元杂剧《曲江池》等多种文艺形式,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本文从绪论谈起《绣襦记
学位
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的批评文本的分析、从两个维度来研究我国20多年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我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如何从对男权批评的依附到试图确立女性言说主体、建
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报道,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深远,具有社会性,因此备受各方的关注。灾难新闻具有与
粤语是广西通用的汉语方言之一,也是分布较广的汉语方言之一。本论文选取南宁、北海、梧州、百色、龙州五个调查点,以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每个调查点选取600个学生,共3000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