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文本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如火如荼的道教研究热潮,部分道教经籍被翻译成英文。美国汉学家和道教学者孔丽维(Livia Kohn)创作了大量关于神秘主义、神话、道德和身体修炼的书籍,还编辑了很多概括介绍道教的综合书籍。其研究成果《宇宙与教团:道教的伦理维度》涵盖了她对道教社团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书后附有她翻译的11篇道教戒律文本。本文拟从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角度探析孔丽维在《宇宙与教团:道教的伦理维度》中11篇道教戒律英译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严谨的道教学者,孔丽维深知中外文化之差异,在翻译道教戒律文本时,极其注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误译,这对指导中国学者做好道教海外传播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简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孔丽维的学术背景和其创作的道教书籍。第二章系统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四个发展阶段和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的目的论三大法则。第三章结合法律文本特点分析了道教戒律的语言特征,并从目的论三大法则的视角通过实例论证了道教戒律英译文本中译者所采用的主要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文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的指导下系统分析孔丽维的道教戒律英译文本,旨在帮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道教研究的不同视角,也希望人们更加关注中国文化典籍译介效果的重要性,对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国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