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浓度对水葫芦生长、分蘖的影响及科学打捞的依据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又名凤眼莲,原产于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恶性杂草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大量繁殖并侵占水面,改变了水体环境致使大量生物死亡,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给人类生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其快速生长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水葫芦的生长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本文从室内模拟生长和野外水面自然培养两方面入手,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培养液中氮磷营养盐浓度、温度、光强等)对水葫芦生长及分蘖的影响,试图找出水葫芦生长的最适氮磷营养条件、水葫芦疯长的原因及科学打捞水葫芦的时间和方法,为有效控制水葫芦的生长和敏感水域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水葫芦生长的最适氮磷营养盐组合是:N=4.5,P=0.9mg/L,生长最佳氮磷比为:7:1;分蘖最适氮磷营养盐组合是:N=4,P=0.8mg/L;分蘖最佳氮磷比是:1:7。将氮、磷含量符合最适条件的水域列为水葫芦爆发的最敏感区域,将打捞与留存结合起来,建立具有地区针对性的打捞方式。水葫芦的单株分蘖数与分蘖内IAA/(ZR+Z)比值成反比;一定范围内氮或磷营养浓度越高,IAA/(ZR+Z)比值越低,单株分蘖数越高。相比氮元素,磷元素在水葫芦的分蘖发生中起更大的作用。温度和光照的同时增加不仅加快水葫芦的生长速度,也促进其分蘖的发生,因此水葫芦生长的速度有明显的季节性。水葫芦的大规模生长也与初始群体密度有关,一定范围内(10%~50%),留存密度越小,水葫芦增重倍数越多、生长越快。根据研究结果和苏州自然状况,水葫芦的防控及合理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以留存小密度的水葫芦并用河网围养在河道的一定区域,用以吸收氮磷净化水体,又不影响河道的正常通行。(2)有效打捞水葫芦的时间为每年3月至6月。(3)6月梅雨季节应在各水域交叉处布好河网,防止水葫芦在此季节随河水或雨水四处飘流来扩大其生活区域,避免更多的水域受灾。(4)人类应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才是防治水葫芦疯长的关键。
其他文献
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循环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而全球变化对土地的沙漠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库布齐沙漠东段围封保护样地、自由放牧样地、人工苜蓿草地的植物生物量、氮储量和土
  本文通过一个无效案例探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6条第4款为无效理由,到底在无效中所起的作用有多大,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属于鞘翅目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ae),其幼虫对农、林、牧草等都有为害,在我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大,危害严重。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
  申请人在申请发明专利时,不仅仅从技术角度来考虑客体、三性是否符合专利法,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市场竞争情况、技术的经济价值、是否出口国外、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等多方
学位
在评价发明专利的创造性的三步法中,恰当地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判断环节。本文结合审查指南和审查规程的相关规定,讨论在评价创造性的具体实践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