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六朝文学和音乐在这个时代也经历了大变革、大发展。六朝是文学觉醒的时代、人性的自觉时代,也是钟情于艺术的时代,时人普遍有着很高的音乐素养,爱以音乐入诗,六朝音乐诗种类众多,异彩纷呈,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风尚。以竹林七贤、陶渊明为代表的魏晋人不仅精通音乐、思想深邃,还能将二者融会贯通,从音乐中体悟哲学道理,进入一种高深的境界。他们弹琴长啸,风度潇洒,因而他们喜爱的琴、啸等音乐形式也成为了魏晋风度的标志,成为后世人心慕手追的精神偶像。到了南朝,士风相对比较颓靡,音乐对于士人而言几可等同于声色享乐,他们欣赏歌舞表演,远观近查并方方面面、细致入微地摹写歌姬舞妓,音乐诗展现出体物性和艳情色彩。总观六朝音乐诗,审美取向可用三个字概括:悲、清、和。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的生命浸透着伤感与悲凉,悲音引起了他们心中的共鸣;南朝人自觉“大事已不可问,我辈且看春光”,沉溺于对女性的审美,体现出浓厚的男权意识。六朝的山水欣赏和人物品评都尚“清”,与音乐审美中的尚“清”互相影响,“清”成了音乐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无论是受儒家还是道家思想影响下的音乐诗,都追求“以和为美”,这是由各家的世界观、政治观决定的。单从艺术层面来说“和”也是举足轻重的,音乐中的各种元素要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才会优美动听。六朝音乐诗中展现出的审美风尚基本上延续了从先秦到两汉美学中传承已久的尚悲、尚清、尚和的特征,同时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各个时代展现出了有别于从前的不同的特色,这些美学观成为了华夏美学的组成部分,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