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二者在创建过程中能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法律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整合作用,现代和谐社会更必须是法律制度完善、法治运行良好的法治社会。法律作为最强有力、最主要的社会调整规范,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同时,法治也是在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推动了法治的发展。本文对法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谐社会对法治的推动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和谐社会思想渊源探析在这一部分里,通过的中外传统社会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和谐社会思想,以及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人们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的梳理和分析,对中外传统文化的“和谐”及“和谐社会”的思想、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是人类几千年来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继续。第二部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读在这一部分里,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谐社会的历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特征、内涵以及所具有的现实、历史意义的分析,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所提出来的。它是切合中国目前实际,并且能够实现的一个战略目标。第三部分:法治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在这一部分里,通过对中外法治思想、对法治的内涵外部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的探讨,指出了法治是目前人类所找到的一条治国理政,实现社会生活健康有序发展的最好途径。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确保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第四部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在这一部分里,通过分析指出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实现和谐社会各项目标的主要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功能的发挥。同时指出和谐社会的提出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宽了法治的调整范围。和谐社会发达的生产力、人们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又推动和促进了法治向更高水平前进。第五部分:通向和谐社会的法治路径在这一部分里,笔者认为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现在社会中存在的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消除前进中的障碍。具体来讲有,通过完善立法、建立和谐立法体系,通过加强司法建设、实现公正司法,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