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极化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群体极化是指这样一个过程,网民在网络环境中讨论某个议题时,有部分网民在讨论之初就有态度倾向,经过讨论,更加坚信自己的立场排斥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极端的意见,并在网络中进行表达。   最近几年,网络舆论的影响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网络群体极化作为网络舆论的极端表达形式一直被学界关注,很多网络事件都有比较明显的群体极化特征。多位学者以此类事件为研究对象,总结整理成为相关的著作、论文或其他研究成果。国外的学者有桑斯坦,国内有胡泳等,综合他们对网络群体极化的描述以及相关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极端的表现分为:论坛(博客)、链接、搜索引擎等几种主要形式。   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不仅仅是负面的,在最近的研究中它的正面影响也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网络群体极化作为社会稳定“安全阀”的作用、为社会提供多元思想的作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都不可忽视。与此相对的负面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影响社会稳定和消弱新闻发布机构的公信力两个方面。   针对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和作用,世界各国对此已经采取一些措施,如教育引导、制定法规、技术控制、成立专门机构等等。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在引导网络正面舆论,在总结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时可以将网络群体极化作为切入点,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网络群体极化的表现,进行高效、科学地指导,才可能实现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2008年9月20日重磅推出特别报道《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时时跟进、同步报道、深度解读,成为观众理解经济危机、认识世界经济和增长经济知识的大课堂。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3G牌照发放仪式,此举标志我国进入3G时代元年。在传播双向性和传播角色多重性的趋势下,个人信息终端演变为个人媒体,传播主体的泛化和传播权力的
目前,我国农村很多劳动力都涌向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使得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以致出现了“人多地少”的局面。为了扭转这一不平衡的局面,国家和政府制定、颁布了
纵观我国民营视频网站的发展历程,可谓在激烈竞争中急剧发展变革,早期主要依靠用户内容分享模式在版权混乱期野蛮生长,2008年以来,国家加强对网络视频业的监管和对版权的保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