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人民对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以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馆等拥有优渥文化资源的机构,在推动优秀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开发中,其资源优势得以凸显,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需要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但长久以来,由于机构属性、管理模式和社会舆论等原因,公益性文化机构利用馆内文化资源发展具有营利性质的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阻碍。为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调研国内外部分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归纳分析我国学者对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机遇与阻碍的研究。为证实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研究基于“同心圆”理论阐释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说明在“创意思想”环节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同时,利用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解释说明图书馆用户“消费”信息和知识,并同理于文化创意产业,也是用户在图书馆符号消费的一种形式。由于对公共图书馆公益、非营利性的一般认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局限,因此研究从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入手,阐明公共图书馆的根本属性是公益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创意产业正外部社会作用的公益性,以及公共图书馆“生产”的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所固有产业属性。研究在获取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开展现状的同时,详细举例我国图书馆学会、南京市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国会图书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产业)的发展现状,旨在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思路。此外,对直属于国家文化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展现状进行对比,在结合各自在馆藏资源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从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产品研发与生产、行业政策与法规、消费群体和消费心理4个方面对比“馆院”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展中存在差异,总结分析可供公共图书馆参考借鉴的文创工作经验。本文在基于理论与实例的阐述与分析,证实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坚持公益服务宗旨,拓宽文化服务职能;完善行业政策法规,引导文创产业发展;深入挖掘资源,打造高品质产品;强化跨界合作能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策略。伴随国家有关政策的逐步出台和发展理念的进步,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开展也将得到逐步完善,并在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上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