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与战争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ir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唐朝时期开枝散叶,宗派林立,高僧辈出,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本文在研究唐代佛教战争观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佛教徒与佛寺在战争中的作用,具体探讨了唐代佛教与战争的相互关系。佛教起源于印度,基本教义是反对战争的。其战争观建立在轮回业报基础之上,超越民族主义与世俗王权。佛教东传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与世俗王权逐渐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僧参与军国大事,佛教入世倾向日益明显。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密宗和禅宗为代表的佛教护国思想,佛教信仰在军队中盛行,佛教神祗成为了护佑军队的守护神。由于国家政策导向、战争的特殊性以及僧侣自身所具有的素质,唐代僧侣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战争之中,影响到战争的决策、组织与救护。唐前期政府为超度亡灵、忏悔战争罪责,在重要战场设立寺院,为国祈福,从而出现了拥有独特特征的战地寺院。而佛寺在受到战争冲击的同时,其功能也发生转化,成为了军队驻扎、屯粮、客居、会盟之地、官民避难所、囚禁之地,甚至成为杀戮之所。唐代佛教对战争进程具有一定影响。在物质方面,佛教成为战争主体筹集军费的“军资库”。而在精神方面,佛教对于慰藉将士心理、抚平战争创伤亦有重要作用。战争对寺院经济、佛教经籍、僧侣本身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佛教的传播范围,并在佛教地理、宗派结构方面对佛教造成影响,使其更具通俗性与生命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意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浸润骨髓、外周血、淋巴结、肝脾及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肿瘤性疾病。该病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成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鼻内镜手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参
实验背景:食管癌是世界第八大肿瘤,占据肿瘤导致死亡的第六位,其中绝大部分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为鳞癌,但是食管鳞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不足15%,近年来总生存期也没有明显的延长,这
运用光学方法,分析平面波通过无限大介质平板的传输特性,进而分析单层介质窗口的引入对微波传输性能的影响。在S波段微波源上对聚四氟乙烯材料进行了真空环境下的微波放电击穿
随着采煤深度的下延和产量的加大,瓦斯涌出量逐步增加,采煤工作面初采期间的瓦斯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由于工作面初次放顶没有完成,顸板巷道、顶板钻孔等不能发挥作用,常发生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