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人识别及其在噪声环境下的鲁棒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honghua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人识别就是通过语音信号来对说话人进行辨认或者确认,根据说话的内容,说话人识别又可分为与文本有关和与文本无关两种方式。说话人识别系统在低噪声、低失真度条件下的性能已经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在真实的噪声环境下,由于训练模型和测试语音之间的失配,说话人识别系统误识率会急剧上升,因此提高说话人识别系统在噪声环境下的鲁棒性是其从实验室走向实用的关键,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说话人识别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VQ和GMM模型的说话人识别系统。在基于VQ的说话人识别系统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码本聚类方法来产生码本,通过比较量化误差、误识率以及计算量综合考虑了三种码本聚类方法的优缺点。在基于GMM模型的说话人识别系统中,评测了LPC、LPCC、MFCC和MCC四种常用特征参数的性能,通过实验,证明了基于人耳听觉特性的特征参数具有较低的误识率和较好的鲁棒性。另外,第三章在介绍HMM模型时,实现了一个汉语四声声调的识别系统。针对噪声环境下说话人识别系统的鲁棒性较差的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对自相关序列小波分解特征提取算法以及基于置信度分析的说话人识别。相对自相关序列对于平稳噪声和慢变噪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其进行多层小波分解的特征提取算法。在基于置信度分析的说话人识别中,用置信度来度量特征分量的鲁棒性,并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MFCC各维分量置信度的方法CBTM,该方法通过一个置信度变换矩阵,估算出经过Mel谱减法处理后的MFCC各维分量的置信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GMM模型的方差加权来减少置信度小的特征分量对输出概率的影响,以此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实验表明,基于特征分量置信度分析的方法可以在基线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误识率。
其他文献
在保密通信过程中,确保通信安全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分发新的会话密钥。通信消息经过这个会话密钥加密后传送。对于群组通信,特别是大规模的动态群组通信中,参与应用的用户可以
MIMO-OFDM系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并能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因而已成为4G移动通信系统中极具前景的核心技术。本文针对MIMO-OFDM系统中峰平比
随着网络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制造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控服务系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组织结构相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资源的消耗速度惊人。如何对电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配已经成为电力部门积极追寻的目标。负荷控制管理终端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对电网上用电单元进行自动抄表和负荷控制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加强了对电力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加快了用电管理自动化发展的步伐。目前,已经有多种基于单片机,ARM7等平台的负控管理终端。但是单片机的处理速度慢,ARM7缺乏存储管理单元,增加了软硬件设计复杂度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超载现象也日益严重,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对交通设施造成损坏;造成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使国家税费大量流失等。因此,必须有效的抑制此现象,而动态称重技术是制止超载,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对其的研发也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常用的动态称重传感器主要有:电阻应变片式、电容式、弯曲盘式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这些传感器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测量结果随温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信息高速传输的有效技术,它将所传输的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比特流,降低每个子数据流的传输速率,从而有效的增强
高光谱图像中蕴含丰富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能够提高人类对地物的分类和监测能力。高光谱图像分类是高光谱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后续高光谱图像分析与理解的基础。但是综合考虑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对高光谱图像进行精确有效的分类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从充分且正确利用高光谱图像中的空谱信息出发,研究面向高光谱图像分类的回归树场模型,以期提高高光谱图像分类性能。论文主要工作分为三个
针对闭路监控系统中模拟视频的传输安全,在分析现有字符叠加技术不足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视频和数据频分复用传输的思想,引入摄像机终端与监控中心交互验证的概念,设计了一种新
随着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多变,产品种类越来越复杂,产品周期越来越短。车间内传统的固定单元生产模式以及仅靠经验来管理调度的模式已经不能应对实际
近年来,对等通信(peer-to-peer)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它在文件共享、分布式计算、即时通信领域的应用显现出了比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更大的优越性。对等网络的规模无关性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