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法总则》第十条正式规定习惯是民法的法律渊源。这一规定是在考察我国司法实践,借鉴其他国家法律渊源条款的基础上,对于我国民法法源条款的完善。相较之下,对于习惯能否作为劳动法法律渊源这一问题,我国劳动立法没有规定。笔者查阅有关习惯在劳动争议纠纷中适用的裁判文书后,发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审理劳动争议时,会援引“习惯”直接作出判决,或借助“习惯”辅助法官进行事实认定和法律推理。法官运用习惯进行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总则》第十条正式规定习惯是民法的法律渊源。这一规定是在考察我国司法实践,借鉴其他国家法律渊源条款的基础上,对于我国民法法源条款的完善。相较之下,对于习惯能否作为劳动法法律渊源这一问题,我国劳动立法没有规定。笔者查阅有关习惯在劳动争议纠纷中适用的裁判文书后,发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审理劳动争议时,会援引“习惯”直接作出判决,或借助“习惯”辅助法官进行事实认定和法律推理。法官运用习惯进行法律推理和司法判决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法律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将习惯作为劳动法的法律渊源进行适用。由此,就产生习惯能否作为劳动法法律渊源,以及作为劳动法法律渊源的习惯与其他劳动法法律渊源之间处于何种关系之中,它在实践中应当如何被援引和适用等问题。在研究我国大陆地区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实然层面,劳动习惯属于劳动法法律渊源,具有劳动法法律渊源的行为规则效力和裁判规则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然层面,劳动习惯具有解释意思表示、补充法律漏洞、增强证明力等功能和作用,应当作为劳动法法律渊源。本文尝试对劳动习惯的概念、分类和效力进行分析,抽象出劳动习惯的特征。劳动习惯在概念、形成过程、效力形式和效力基础、司法适用等方面与民事习惯不同,并非民事习惯在劳动法领域内的简单适用。在司法适用规则上,劳动习惯须经过司法机关识别才能适用。在适用原则上,应以法律位阶原则为一般适用原则,以倾斜保护原则和个案平衡原则为特殊原则,充分发挥劳动习惯的特性。
其他文献
“十三五”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机遇期和攻坚期。2018年,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指出,未来四年要推进城区常
目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老年性多发病,造成全身与局部骨丢失,骨质疏松症患者拔牙后,拔牙创的愈后情况对后期义齿修复、正畸牙移动以及人工种植牙骨量条件等均产生影响。通过维甲酸灌胃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拔牙创模型,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arathormone,PTH)与雌激素(estrogen,E_2)联合应用对骨质疏松大鼠拔牙创愈合的效果,观察拔牙创愈合过程中骨组织形态改变,以及拔牙
随着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占比的增长,农药残留问题也越发严重。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毒素,会与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作用使其丧失活性,导致作为胆碱能受体位点的乙酰胆碱不能得到分解而过量聚集,使胆碱能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从而损害身体健康,这一机理广泛被应用于农药传感器的构建。纳米酶是新一代的模拟酶,它既具有纳米材料特有的性质,又具有天然酶的催化能力。稀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神经突定向分散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技术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大脑运动皮层进行测
生物质能是利用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体,类型多种多样,属于洁净可再生能源,是唯一可以替代传统能源的新型能源。近年来,各个国家的生物质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针对我国生物质能
目的:1.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2.帕金森病患者血脂水平的特点;3.帕金森病NMS(认知功能障碍、焦虑和抑郁、睡眠障碍、自主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