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新生在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殊的心理与文化特征,在进入大学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之后,会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主流文化遭遇,表现出文化上的差异与冲突,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适应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给予关注,既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多民族学生的两南大学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展开研究。 首先,对少数民族新生的背景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分析,从民族地区经济、民族学校教育、民族家庭环境、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五方面展开论述。 其次,运用统计方法,对少数民族和汉族新生在学习各方面和总体状况比较;少数民族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各方面比较;不同性别和科类少数民族新生学习状况比较;少数民族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动机这几方面展开了对少数民族新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状况的具体分析,经过统计分析、访谈和归纳,总结得出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环境适应困难;学习内容吃力;学习方法不理想和学习动机不明确。 再次,针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适应问题从经济、民族教育、文化三个因素展开了追因分析。分析认为文化是影响少数民族新生学习适应的深层次的因素。 最后,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能力为核心,从文化资本理论、非连续教育理论,以及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尊重民族文化差异、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基本原则,并从学校、教师、学生具体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能力的策略,即学校: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融洽的班级氛围,有针对性地对少数民族学生提出要求,学校的预科部要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教师: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少数民族新生,辅导员要做好学生课后的工作:学生:理性地对待以汉族为主体的主流文化,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