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产业国际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我国中药产业的战略性举措。从人力资源支持的层面上看,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国际合作在国内外培养和建立一支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尤其是在世界各国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优秀人才队伍,是中药顺利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关键性因素。本选题着重研究和解决的是中药产业实现国际化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即智力支撑问题,在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选题对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情况及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 从适应中药产业国际化角度对现存的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的中药药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及状况,并与我国的相应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向政府提出了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策。我国中药产业要走向国际化,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国外普遍不认同中药。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二是因为我国的中药产品不符合国外标准,三是因为我国许多中药企业的经营思路不对,尚未与国际接轨。要克服国外对中药普遍不认同的这一难题,就必须实现多学科联合,建立一支既掌握坚实的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又懂外语和营销及熟知各国法律法规的中药复合型人才队伍,依靠这类人才逐渐让外国人理解并接受中药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接受我国的中药产品,最终让中药走出国门。当然,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实现仅仅依靠国内培养出的各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实行“双管齐下”的方针,与国外主流大学联合办学以培养国外本土化中医药人才。一是由我国政府出面,在国外大力兴办各类中医药院校,培养国外的本土化人才; 一是由我国政府或国内大学主动出击,与国外主流大学签定协议联合办学,或在国外主流大学里设立相应的中药专业,从而大力培养国外本土化人才,并依靠我们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中药本土人才在所在国行医,推广并扩大中医药在国外的影响,最终使我国的中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