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记录着历史的兴衰变迁,展示着不同朝代的社会风貌,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入选高中课本的文言文作品,都是经过千年淘洗而流传至今的优秀名篇。学生在经典作品的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涵养,汲取文化精髓,进而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因此,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实际的教学中“言”“文”分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言”轻“文”的现象尤为突出。很多教师把理解文意,掌握基础知识当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漠视作品中的文学和文化因素,并且以个人讲解的方式包揽一切。这种做法难以实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需廓清文言文教学认识的迷雾,正确处理“言”“文”关系,在“言文并重”的理念下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本文共三大部分,五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研究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二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文言文的内涵与特点,文言文中的“言”“文”以及言文并重的具体含义。然后阐释在“言文并重”的理念指引下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合理性,提出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分别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第三章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式充分了解到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主要是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思想重视但行动欠缺,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方式不佳。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是教学理念停滞不前,部分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功利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以串讲为主,存有明显的重“言”轻“文”倾向。紧接着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观上有认识的局限性,师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文言素养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老套。客观原因则是文言文自身的特殊性。第四章从“言文并重”这一理念出发,明确指出高中文言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生本性和启发性。同时,强调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三个原则的核心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努力践行。第五章关于“言文并重”理念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思考。本章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为例,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究具体的教学策略,努力将“言文并重”的理念落到实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巧设导入,创设场景,背景介绍的情趣方式帮助学生“乐”学。二是重视诵读。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明确诵读目标,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美感,搭建“言”“文”桥梁。三是注重互动探究,在推敲文字和挖掘文本内涵中实现“言”“文”共品。四是着重从课堂检测和写作练习入手巩固所学,促进“言”与“文”的融合。第三部分结语简要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并分析研究中存在不足的地方。总之,高中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凸显文章的人文价值,只有在“言文并重”的理念下开展系统化、人文性的教学,才能促使高中文言文教学走出迷雾,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