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精神障碍者受审能力问题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于精神障碍者犯罪领域的研究现状一直都是偏重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而对于精神障碍者受审能力鉴定则讨论较少。因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关系到定罪量刑问题,因此不论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把刑事责任能力鉴定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虽然刑事责任能力与受审能力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仍存在差异。我国对受审能力鉴定问题的研究还一直处于起步阶段,立法领域还没有关于受审能力的相关规定,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但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的受审能力关系到被告人能否积极的行使诉讼权利履行义务,关系到程序正义,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急需被保护。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对其进行约束。受审能力是被告人能否理解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以及在诉讼活动中理解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与义务,积极与辩护律师合作为自己辩护的能力。对一个具备受审能力的被告人进行法庭审判、实施刑罚是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的,但是对于一个受审能力有缺损的被告人进行审判、实施强制性改造则是非人道的、非正义的,不符合刑事诉讼的目标和要求。本文在从内含之价值、认定等方面明确了“精神障碍”、“受审能力”等相关的概念,对司法精神鉴定的概念及特点以及受审能力鉴定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然后以英国、美国为例对域外关于精神障碍者受审能力鉴定程序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受审能力鉴定的启动时间、启动主体、鉴定规则、诉讼走向等方面,分析其精神障碍者受审能力鉴定程序的合理性。并剖析了我国在精神障碍者受审能力鉴定程序上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鉴定程序启动难问题以及鉴定主体定位不当、缺乏统一的鉴定标准、能力鉴定后面临的诉讼困境等方面。最终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针对司法机关垄断鉴定启动权的情形,我们应当赋予当事人一定的救济权,对当事人设立初次不启动申诉机制;对于进行受审能力鉴定的主体,建议将鉴定主体中司法人员与鉴定人结合化;建议将无受审能力的精神障碍者也纳入到强制医疗程序当中来,完善被告人强制医疗制度并确定治疗的“合理期限”;最后针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特性,建立统一的精神障碍者受审能力鉴定规则并由立法予以确认等构想。
其他文献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排比是演说中英语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在演说中,演说者为了使演说具有强烈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召力,往往不是只使用排比这种单一的修辞格,而是将排比与
英汉词汇分布各有特点 ,词汇的文化负荷也不容忽视。因此 ,词汇的汉译英中既要在表达方式上“入乡随俗” ,又要确保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不致缺失。译者对双文化的领悟与感应能力
本文介绍了基于B/S模式结构的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设计与实现,根据基本的功能需要,对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设计,并探讨了主要功能的实现。本系统以传统医学理念为核心
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精神领袖,一代新青年追崇的偶像。傅斯年发表文章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能够做些什么呢?本文将通过解析概念、结合国内外传统媒体发展现状以及陆昊省长针对"互联网+"推进工作讲话的启发,对此进行探讨。
目的:从补肺益肾方药对脂多糖(LPS)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揭示补肺益肾方药治疗COPD分子机理。方法:LPS刺激肺泡上皮细胞A549、气道上皮细胞H292、单核巨噬细胞THP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施工内容越来越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新问题需要新技术加以解决。本文主要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新技术、施工技术相关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抓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具体做法。
诗人、艺术家感性的高度发展促进了艺术典范的出现。伟大艺术的示范既推动了后来艺术家的创作,提高了整个艺术发展的水平,但又以其崇高地位阻碍了异于典范的新艺术形式的探索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目前研究发现KCNJ5、ATP1A1、ATP2B3、CACNA1D等基因的突变使得它们编码的肾上腺球状带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