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省各地市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各地区小城镇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市对制约自身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认识不清晰,影响了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严重阻碍了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提高。探索影响小城镇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城镇,提高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尽快实现我国城乡的统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小城镇的整体建设状况为切入点,首先运用山东省2000年至2008年小城镇的7项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结合图表分析得出了2000年-2008年间,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在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上扬的趋势,总结得出的原因:1、政府足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在法律、资金方面对小城镇建设都在不断地加大投入,从而对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2、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是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其兴衰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城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促进了就业,增加了企业的产值,推动了城镇的发展。在对整体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政府投入,工业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本文对山东省16地市的小城镇建设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两点结论:1、提高工业生产力与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同时进行。工业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巨大吸纳能力使得两者的同步是小城镇发展所必须做到的。2、山东省各地市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状况,不平衡发展的态势非常明显。最后,通过上面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1、重点地市重点城镇的投入力度要加大。资源的稀缺性使得我们必须在小城镇建设中发展强大的增长极,利用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带动整体的发展。2、城镇建设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使得我们必须带动山东省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3、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在资金、产业方面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辅助指导作用。4、提高工业生产力和优化产业结构。两者的发展对于小城镇的建设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