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央发布重要支持农业优惠农业政策,对农机化发展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政策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为此,对黑龙江省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总体农机化水平发展情况进行了绩效研究,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诠释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相关理论。界定了农机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概念,并重点说明本文的平均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其次展现了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实施情况。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领着黑龙江省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演变,包括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规模发展阶段。同时,对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阐述,包括:补贴资金状况、补贴程序、补贴对象和结算资金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再次对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绩效分析。选取了2004年到2013年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的相关评价指标,及2013年13个区域评价指标,进行DEA定量分析,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实施投入方面,存在技术和规模有效性方面的不足,较为突出的是技术有效性。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绩效偏低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机械深耕深松面积、机械节水灌溉面积及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等,最后通过以上分析结论提出提高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绩效的有效建议。在财政补贴资金方面,建议在省内区域间协调补贴资金差距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协调补贴资金比例;在农机具的补贴方面,新型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的建立是发展农机现代化的必然;在宣传补贴政策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在农机性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意愿购机的农户可以放心选购安心购买最适合农户的农机;在相关的监督质量与管理方面,做好先验质量后购机以及做好跟踪管理随时化;在操作农机方面,应加强组织技术人员培训及培训农机购买者的操作技术。以上相应建议有利于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绩效实施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利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