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Raedeke的定义,心理耗竭是指“心理耗竭是一种综合症,是体力和情感被耗尽、运动被贬值和运动成绩下降的综合表现”。这个定义是关注于身体和精神上的耗尽、运动员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减少以及欠佳的场上表现。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提高,在当今社会竞技体育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要想战胜对手取得胜利,不仅是运动员运动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乒乓球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而且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运动员大多数是单独作战,比赛场上形势多变,竞争紧张激烈。因此这种运动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当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压力,过度的压力会导致运动员心理健康的损伤,从而最终影响比赛成绩。本研究以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耗竭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耗竭情况,探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以及其他的影响因素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耗竭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分析影响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耗竭问题的预测作用,得出运动员心理耗竭的原因模型,最终帮助乒乓球运动员寻求改善心理压力的可能性,为获得心理健康提供依据,并且为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可以充分发挥竞技水平,提出建议。通过《运动员心理耗竭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心理耗竭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这两部分。通过对98名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处理,最后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耗竭维度和Raedeke的心理耗竭理论相符,也包含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对运动的负评价三个维度。第二、目前,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耗竭程度整体上为中等,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对运动的负评价程度都为中等。第三、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耗竭程度存在差异。不同性别的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成就感的降低和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上差异显著,而且男性高于女性;没有获得过运动成绩的运动员在成就感的降低和对运动的负评价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参加市级比赛场次在11-15场的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成就感的降低维度上有差异;参加省级比赛次数在5场及5场以下的运动员对运动的负评价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训练年限、运动等级、参加国家级比赛次数、每天训练时间中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耗竭的程度不明显。第四、引起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耗竭的主要原因有自身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运动成绩、训练问题、伤病问题、退役问题、教练员问题和社会支持,并且各影响因素与心理耗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五、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耗竭程度有不同的预测作用。自身问题、情感问题、训练问题和伤病问题四个因素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成就感的降低有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和训练问题两个因素对运动员情绪/体力耗竭有预测作用;情感问题、自身问题、训练问题、伤病问题、生活问题和退役问题对运动员运动的负评价有预测作用;在河南省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耗竭的整体水平上,自身问题、训练问题、情感问题、退役问题和伤病问题几个因素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