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极地救生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救生艇是救助落水人员或当船舶遇险时撤离船员的船舶专用设备。极地寒冷气候容易造成极地救生艇舱门部位冰冻,导致舱门无法正常打开,救生艇失去救生能力;此外,极地救生艇内温度至少需维持在-30℃左右,才能保证船员在穿着保温服情况下正常生存。为了能够使极地救生艇需要加热区域达到除冰和加热保温的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嵌入极地救生艇艇体,既可以作为艇体增强材料,又可以利用自身的电热效应来除冰的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结构,并对其应用于极地救生艇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在铺设一层碳纤维布是电热效率最好,且其强度满足要求;将其应用于救生艇及其舱门时能够满足设计目标,此时艇体强度也达到要求。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制备应用于极地救生艇舱门的碳纤维布复合材料。设计几种典型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铺层方式,制备不同形式的碳纤维布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纯碳纤维布复合材料制备、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混杂复合材料制备和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层间混杂铺胶复合材料。(2)研究碳纤维布及其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以电阻为电学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影响不同类型电热复合材料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采用实验的方法,开展碳纤维布及其复合材料在-60℃至20℃时的电阻温度关系及其在-60℃环境温度下通电时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3)开展将设计的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应用于极地救生艇研究。针对极地救生艇舱门,设计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的布置方案并分析其加热除冰效果;针对极地救生艇,给出将艇内温度从-60℃加热至-30℃需要的热负荷,设计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的布置方案,计算在布置方案下的热载荷,确定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的布置数量和面积,开展不同方案下救生艇艇内空气温度的热分布仿真分析,最终确定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的布置方案。(4)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并将其与艇体的玻璃钢材料进行强度比较;开展极地救生艇在布置碳纤维复合材料后的强度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建筑总高度的不断增大,导致巨型框架结构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也急剧增大(主要包括顺风向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为达到巨型结构安全度和舒适度要求,通过在子框架柱底设置三
在框架结构中设置摇摆墙是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的一种实现形式。摇摆墙已在抗震加固中有应用,但是还没有较成熟的国内工程应用和设计方法。目前研究模型主要是在结构纵向设置摇摆墙,再对模型进行单向推覆分析,研究其对框架纵向抗震承载能力的改善作用。对于双向推覆下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失效过程,特别是摇摆墙布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和动力加载下的响应特征还缺少系统性认识。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纵、横向摇摆墙加设在结构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过去的十多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由于其轻薄、高效、低功耗、色彩生动等优点,已被用作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光源。近年来,得益于磷光材料100%的内
科学本质是构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的关键要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本质教育便成为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法。高中物理教材作为实际教学中
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是传统的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与车辆之间有机的进行结合,对网络中所有车辆节点进行数据信息处理,达到智能化管理交通和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的通信网络。由于在VANET网络中车辆节点有较快移动速度,组成的网络拓扑频繁的发生变化。如何改善VANET网络在通信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成为VANET研究和发展的焦点。本文针对城市道路环境或高速公路环境下车载自组网(VANET)网络通信
黄骅港港口的综合实力提升,不仅仅是在产能上,还体现在环境保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责任上。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露天煤堆场的环境保护重要途径就是把煤粉尘浓度降下来,而建设防风网则是降低煤粉尘浓度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防风网建设的风险管理全过程,找出重要因素对风险因素评价很关键,对本论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质量风险研究已经在多个领域应用,但是在防风网项目方面还没有人做过研
移动式ICPT(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mission,感应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其传输过程无需导线接触,且次级侧可随初级侧沿导轨移动,具有灵活、方便、高效的优点,可实现实时在线充电,在电动交通、电子产品、海洋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工程及现实意义。但因移动式ICPT系统次级侧
由于风电具有不确定性、间歇性等特点,大规模风电并网时会引起电网频率波动,甚至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为此,通过引入AGC调节机组应对风电不确定性,将风电功率预测系统与电网调度系统相结合,并对不同风电机组出力情况确定AGC调节机组调节能力,以实现电网有功功率平衡。本文采用联络线频率偏差控制的AGC控制方式。首先引入AGC系统A1/A2和CPS1/CPS2性能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的指标内容、指标特点和惩罚
20世纪末期以来,许多国家陆续在国内开展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受此影响,加拿大基础教育课程在以往进展基础上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变革和发展,课程文件的修订则是其中
近年来,在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并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问题,其中SSO(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次同步振荡)便是所面临的威胁之一。与以往发生在双馈风电机组的传统SSO不同,目前在不含串补的DDPMSG(Direct-Dri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Wind Turbine 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