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机械是我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时代的过渡。在2015年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提案,使得制造业发展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这将有助于从战略层面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并促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不断增加,即增加了承包国外工程项目的数量,带来海外市场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除了政策支持以外,存量设备迅速攀升,行业进入设备更新期,再加上环保核查趋严,也将加快更新,提高研发、创新和服务能力这些内部因素有利于拉升制造业行业竞争力,这些都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对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梳理了相关的转型升级理论,以徐工机械为案例公司分析其转型升级的背景和转型路径,主要采用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和绿色化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平稳度过行业寒冬,并且伴随国家政策支持,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给其他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徐工机械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变动进行了分析,并与中联重科和行业均值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转型升级尚未完成,与行业发展趋势大体一致,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有了平稳增长,但是由于智能化与国际化转型使得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并且因科研和宣传费用投入较多等原因,盈利能力增长缓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而服务化和绿色化转型对财务绩效影响很小,对非财务指标影响较大,服务化转型提升了客户的对品牌的忠诚度,绿色化转型增长了社会效益。因此,整体来看徐工机械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有限,但是不论徐工机械还是其他机械制造企业都应意识到,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