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配伍规律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ing8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古今文献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腧穴配伍选穴特点及规律,探求仰卧位针刺治疗痛经的穴位数量和止痛效能的关系及几个常用腧穴之间配伍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升级版的有关针刺治疗痛经部分并配合手工查阅古籍文献的方式收集文献进行梳理。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为检索源检索现代(1915年1月~2013年12月)有关针刺治疗痛经的文献,研究古今治疗痛经的配伍选穴特点及规律;临床研究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6组:A组(关元)、B组(三阴交)、C组(关元、三阴交)、D组(地机)、E组(关元、地机)F组(关元、三阴交、地机),观察针刺前后6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描述性疼痛程度分级(Verbal rating scale,VRS)和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随时间的变化,并比较6组数据的差异。结果:①古代针刺治疗痛经腧穴配伍最常选穴是三阴交、关元、气海;经脉首选任脉,其次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再次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选穴部位最常选下肢,其次是腹部和腰背;特定穴中五输穴最常选用,其次是交会穴,再次是既是募穴又是交会穴的穴位;在组方穴位数量方面,占前三位的是双穴配方、三穴配方、四穴配方。②现代针刺治疗痛经配伍选穴时最常选用三阴交、关元、气海;选经首选足太阴脾经,其次是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再次是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选穴部位最常选腹部、下肢和腰背部;特定穴中既是募穴又是交会穴的穴位使用次数最多,其次是交会穴和背俞穴,再次是五输穴;在组方穴位数量方面,占前三位的是四穴配方、三穴配方、五穴配方;辨证配穴其中气滞血瘀证常用配穴为太冲、血海、气海、三阴交,寒湿凝滞证常用配穴为中极、水道、地机、气海,气血不足型常用配穴为足三里、脾俞、关元、肾俞,肝肾亏虚型的常用配穴为肾俞、关元、肝俞、三阴交,湿热蕴结型的常用配穴为阴陵泉、膀胱俞、次髎、合谷。临床研究发现:①针刺各治疗组均可以降低患者痛经疼痛程度,缓解痛经伴随症状。②在降低患者痛经疼痛程度、缓解痛经疼痛症状方面,B组(三阴交)优于C组(关元、三阴交)、C组(关元、三阴交)优于A组(关元),E组(关元、地机)优于A组(关元),D组(地机)、E组(关元、地机)之间疗效差异不明显。F组(关元、三阴交、地机)优于其他各治疗组。结论:总结古今医家针刺治疗痛经的腧穴配伍选穴总体规律,①常用穴为三阴交、关元、气海;②选经多集中在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③选穴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腹部和腰背部;④特定穴最常选用的是既是募穴又是交会穴的穴位、交会穴和五输穴;⑤组方穴位数量方面最常选的是三穴配方和四穴配方;⑥古今都运用了多种配伍方法。临床研究方面:①适当配穴能够明显提高针刺疗效,针刺疗效和穴位数量之间不成正相关。②关元、三阴交、地机配伍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能是协同作用的配伍关系,而关元、三阴交之间,关元、地机之间协同作用不明显。
其他文献
“十二五”期间,丰台区要全力打造“一轴两带四区”的发展格局。“一轴”指南中轴,将着力打造南中轴国际商务中心区。大红门服装商务区位于南中轴路上,将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紧
《在其香居茶馆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作者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色。小说以辛辣的讽刺手法从国统区的兵役问题打开缺口 ,淋漓尽致地揭露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合儿童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由此看来,儿童
油藏是CO2地质埋存的重要场所,同时向油藏中注入CO2能够提高油藏采收率,是一项双赢技术。在国内外CO2埋存潜力评价方法基础上,针对中国油藏具有高含水、非均质性强、混相压力
本文从人本主义心里学的教育的目的和它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人本主义的评价观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人本主义在职业教学的应用,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盐酸乙奎醚为新型抗胆碱药,具有选择性M_1、M_3和N_1、N_2受体拮抗作用,对中枢和外周均有很强的抗胆碱作用,而对M_2受体无明显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缺乏M受体亚型选择性所致
本文结合手掘式顶管在新疆特殊地层的应用,阐述了手掘式顶管在施工过程中影响轴线标高控制的因素、松散地层挖掘面土体的加固处理的方法、软弱地层——易液化地层中的顶管施工
目的编制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护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并对其进行条目筛选及信度、效度检验。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和2轮专家咨询形成
成藏动力系统是油气在多种动力学机制作用下从源岩到圈闭所经过的路线。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主要的油气勘探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基于钻井、地震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