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瑟·米勒(1915-2005)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剧作家。他对美国工人阶级的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并通过文学作品来再现他们的挣扎求存。他创作的《推销员之死》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戏剧之一。米勒更是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和托尼奖。《推销员之死》围绕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展开,威利一生都梦想着成功,但是直到自杀,他都没能获得成功。 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分析主人公威利在与家人,朋友和老板的交际中各需求层面的表现及其满足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进一步探究他的自我实现之路,试图从中挖掘出他未能实现成功之梦的原因。 本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阿瑟·米勒和他的作品《推销员之死》。第二章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推销员之死》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对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尤其是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第四章结合理论分析了威利的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发现威利各层次的基本需要处于未能完全满足的状态。第五章着重探究了威利的自我实现之路,并就他成功之梦的失败给出了三点原因。他忽略自己的内在潜能,一味强调“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失败。第六章就主人公威利·洛曼的失败做了一个总结。结论指出,威利注定不能实现成功之梦,无法完成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