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技术,在全球变暖和油价飙升的今天,以其清洁、高效的特点被寄予一举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的厚望,被认为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动力能源之一。迄今为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的阴极和阳极有效催化剂仍以铂为主。由于铂的价格昂贵,资源匮乏,造成PEMFC成本很高,大大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因此,降低贵金属催化剂用量,寻求廉价催化剂,提高电极催化剂性能成为电极催化剂研究的主要目标。对于阴极催化剂,研究重点:一方面是改进电极结构,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寻求高效廉价的可替代贵金属的催化剂。Pd跟Pt同族,而其地球储量更高,因此有必要研究Pd基催化剂的性能和应用。
本文首先研究了Pd电极在不同溶液环境中对的乙醇催化氧化。通过配制含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离子和pH值的溶液,扫描Pd电极在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对这些图的分析表明氢的存在对电极性能影响显著,由于氢离子、阴离子较易被电极吸附,它们一般会阻碍醇氧化的进行。但随浓度的变化也会出现一些反常变化,表明之间相互作用复杂,溶剂效应明显。其次通过乙二醇还原—交替微波加热法制备了碳载Pd,Pd—Ni催化剂,并用XRD,SEM和电化学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d中掺杂Ni原子,其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活性较纯Pd得到提高,抗CO毒化性能也比Pt催化剂强。对Ni能增强Pd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论文工作中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一系列简化的团簇模型。计算结果显示:1)随着Ni的加入,纳米颗粒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被普遍抬高,且两能级间隙(HLG)减小。从而在氧还原反应中,一方面由于其LUMO被抬高,降低了电子亲和能,带负电的催化剂颗粒更易把电子传递给O2,另一方面由于能级间隙减小,电中性颗粒HOMO上的电子也容易失去。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其对O2还原活性得以增强;2)Fukui指数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和Mulliken布居分析指出,表面的Pd原子为催化剂团簇的活性中心。这解释了催化剂中不同的原子比如何导致催化剂整体性能的变化。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性能,应该让更多的活性中心原子处于纳米颗粒的表面。
本文绪论首先论述了氢能、燃料电池在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方面的意义、途径。接着介绍燃料电池原理,指出存在的问题:成本高昂,应用受限。从而提出发展催化剂技术对于解决燃料电池应用问题的意义。第二章,介绍实验设备、方法、理论工具和问题的理论解决方案。第三章到第五章,叙述本文所做过的实验和理论工作。第六章为全文结论总结和工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