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赋予写作以新的特色,同时对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的撰写即建立在适应新要求的基础上。文中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以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现代社会对书面语交流的要求以及中等师范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师生)择业趋向的特殊性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理论支持,对中师作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认识考察,客观分析了传统作文教学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参与式作文教学模式与日常生活指导模式,并初步进行了实践。参与式作文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作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把培养中师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教学的基本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体现出师范作文教学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区别。日常生活指导模式指学生自觉地以课外练笔的形式,用真实的语言反映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的一种作文模式,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我手写我心,自主写作,自愿交流,自主评价,共同提高。文中进一步对与作文教学方法相关的八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八个问题分别是:(一)中师作文教学中的评价观念急待更新;(二)对命题作文的辨证理解;(三)中师作文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四)应充分重视实用文体教学;(五)应重视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六)应重视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七)作文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及教师的角色;(八)中师作文教学要和小学习作教学有机渗透。探讨这些问题旨在说明改革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模式创新的问题。本文的撰写主要建立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实践证明:提倡在具体情境中师生之间合作互助、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的塑造和有创意的表达,特别是让中师生掌握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促使中师生顺利向教师角色转变,增强中师生的就业能力,这才是教学方法改革应追求的目标。本文以中师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为核心,从中师教育的角度拓展和丰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范围和成果,为解决如何让中师生具备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顺利胜任小学习作教学工作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教练型人才提供依据,为中师学校语文写作课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并为其他同类性质学校的作文教学方法革新及中学作文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本文认为:教育观念的转变决定着教育策略的选择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中师学校的作文教学要体现师范特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新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