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sjogren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患者角膜各层的形态改变,研究SS患者角膜的活体病理特征,提供SS活体细胞水平的临床诊断依据。
方法:SS患者16例(32眼),均为女性,年龄43.75±8.43岁,正常人16例(32眼),均为女性,年龄42.81±8.01岁,两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SS相关干眼的诊断标准参照美国一欧洲sjogren综合征诊断标准。正常人16例(32眼)均无干眼的症状,无眼表异常体征。所有受试者无角膜接触镜佩戴史,无感染性眼部疾病史,无眼部手术及外伤史。所有患者详细病史询问并记录OSDI评分后,均接受裂隙灯显微镜和各项诊断性试验,依次包括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眼表虎红染色。虎红染色参照vanBijsterveld分级法,角膜荧光素染色:将角膜分为鼻上、颞上、鼻下及颞下4个区,每个区的染色评分为0~3分,总分0~12分。临床检查结束后,另一天上午对受检者进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受检者接受检查前至少停用眼科药物8小时以上。共焦显微镜图像分析包括:细胞密度、角膜上皮下神经和角膜厚度。使用HEYEXDemo软件测量细胞密度。使用Image-ProPlus软件分析角膜上皮下神经,分析指标包括:神经直径、神经弯曲度和神经念珠数。角膜厚度测量包括:角膜上皮层厚度、角膜基质层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S组角膜中央表面上皮细胞、翼状上皮细胞和基底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790.00±175.11个/mm2、4825.13μ467.93个/mm2和8805.81±452.31个/mm2;对照组角膜中央表面上皮细胞、翼状上皮细胞和基底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l001.81±207.09个/mm2、5236.78±401.96个/mm2和9047.97±411.71个/mm2,两组间各层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组角膜颞侧表面上皮细胞、翼状上皮细胞和基底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795.16±167.76个/mm2、5422.41±435.79个/mm2和9856.31±996.27个/mm2;对照组角膜颞侧表面上皮细胞、翼状上皮细胞和基底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961.94±196.16个/mm2、5751.19±406.13个/mm和10109.25±1108.70个/mm2,两组间表面上皮细胞和翼状上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组角膜上皮层可见大量圆形强反光结构和树突状强反光结构,各层上皮细胞形态均未发现明显改变。SS组浅基质层可见圆形强反光结构。SS组基质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对照组角膜基质细胞呈长梭形,体积较小,胞核较小,反光较强,而胞质反光较弱;SS组角膜基质细胞呈有突起的多角形,体积较大,胞核较大,反光较弱,而胞质反光较强,胞核与胞质不易区分。SS组与对照组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组与对照组的角膜颞侧内皮细胞密度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内皮细胞有形态学上的改变。SS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的直径、念珠数和弯曲度分别为3.23±0.45μm、8.46±1.32个/100μm和3.28±0.63,对照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的直径、念珠数和弯曲度分别为4.32±0.63μm、9.53±1.84个/100μm和1.56±0.50,两组间角膜上皮下神经的直径、念珠数和弯曲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呈网状,较干眼组粗,弯曲度小,且走行方向变化小,一般不超过60°(神经纤维走向改变神经的主干走行方向,不包括主干和分支所成的角度)。SS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较对照组变细,弯曲度增大,且走行方向变化大,部分神经走向几乎成90°直角改变。严重者,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SS组中央角膜全层厚度、角膜上皮层厚度和角膜基质层厚度分别为505.47±20.17μm、45.06±2.14μm和449.69±18.74μm,对照组中央角膜全层厚度、角膜上皮层厚度和角膜基质层厚度分别为550.13±21.50μm、51.31±2.28μm和488.66±19.26μm,两组间中央角膜全层厚度、角膜上皮层厚度和角膜基质层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是一种能在细胞水平活体观察角膜的有力工具。本研究结果显示SS患者的角膜上皮及上皮下神经受到破坏,角膜变薄。本研究首次活体观察到SS患者角膜基质细胞形态的异常以及免疫状态的改变,填补了SS患者角膜基质与免疫状态改变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