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GII对胃癌细胞VEGF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andiad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研究II型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Type II cG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KG II)对人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VEGFR2)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及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法:  用编码PKG II cDNA的腺病毒(Ad-PKG II)感染胃癌细胞株HGC-27和AGS细胞,使其高表达PKG II,并用特异性激动剂8-pCPT-cGMP激活PKG II,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激活VEGFR2,进行如下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采用MTT法、Transwell法、Annexin V-FITC/PI法和Matrigel血管生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新生血管形成;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PKG II与VEGFR2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沉淀法联合Western Blot法检测PKG II对VEGFR2丝/苏氨酸的磷酸化作用;采用位点突变法将VEGFR2的393位苏氨酸(Thr393)、439位苏氨酸(Thr439)和1231位丝氨酸(Ser1231)突变成丙氨酸,进而研究PKG II作用于VEGFR2的特异性磷酸化位点。  研究结果:  1. PKG II阻断VEGF-A引起的胃癌细胞VEGFR2酪氨酸磷酸化/活化,并抑制VEGF-A/VEGFR2介导的ERK1/2、MEK、Akt和mTOR的磷酸化/活化。  2. PKG II抑制VEGF-A的促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作用及抗细胞凋亡作用。  3. PKG II与VEGFR2相互结合,使其发生丝/苏氨酸磷酸化。  4. PKG II磷酸化VEGFR2的Thr439和Ser1231位点,进而阻断VEGF-A对VEGFR2的激活。  研究结论:  PKG II通过结合VEGFR2并使其Thr439和Ser1231位点发生磷酸化,进而阻断VEGF-A对VEGFR2的激活,抑制VEGF-A/VEGFR2启动的信号转导,最终抑制 VEGF-A/VEGFR2诱导的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KG II对VEGF-A/VEGFR2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也有抑制作用,并拮抗VEGF-A/VEGFR2的抗凋亡效应。结果初步阐明PKG II为一有效的抗癌因子。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学生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效渗透模型思想,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沟通联系,孕育模型;创设情境,感知模型;自主探究,理解模型;巩固应用,解释模型;课外延伸,拓展模型。渗透模型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
苜蓿是多年豆科牧草,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产量高而稳定。本实验是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6种植物生长促生菌对紫花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 6种植物生长促生菌菌液处理均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出苗率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CS2实验组出苗率最大,是对照组的1.26倍,(p< 0.05);而CS4的出苗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实验组的出苗率均有显著的提高。(2)经6种植物生
变形监测在现代测量工程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测工程实体的变形,不仅对于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工程的正常
由印度大陆-欧亚大陆相互碰撞所引起的青藏高原隆升是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而在这一系列构造运动中,最具争议但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喜马拉雅-青藏高原
自20世纪70年代起,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遥感影像呈现出米级分辨率的趋势,逐渐步入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产物的时代。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高分辨率影像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提取出来,并转化为科学的分析成果以进行实际的生产和应用,从而在商业和民用领域中发挥出重大作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法是一种非参数的分类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复杂的映射能力,能实现非线性的数据模式识别,比之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