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心是人的本能倾向,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应然状态。由此,关心品质作为一种能够促进个体人格完善的道德品质,和推动个体社会化的社会性品质,在当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良好品质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关心品质的培育既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同伴是幼儿早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同伴交往在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关心同伴的表现可以说是幼儿关心品质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本研究面向大班幼儿,以同伴关心品质为切入点,通过聚焦于幼儿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心同伴的相关言行,探究其同伴关心品质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问题背后的可能原因,并尝试提出促进幼儿关心品质发展的可行策略。本研究首先结合相关理论,对关心品质的内在结构与具体内涵进行界定,从而确定了关心行为、关心认识、关心情感和关心策略这四个关心品质的考察维度。其次,运用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大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关心行为进行案例收集和整理分析,结合关心品质的各维度内容建构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同时,运用该分析框架对所有案例进行编码并加以统计分析,以呈现大班幼儿同伴关心品质在四个维度上的发展现状。再次,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总结得出大班幼儿在同伴关心品质的发展上存在着关心行为欠缺主动性;关心认识存在机械性和片面性;关心情感不健全,移情性情感发展有限;关心策略使用不当,过度关心现象突出等问题。并结合访谈法,从幼儿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四个方面探究问题的成因所在。最后,立足于调查结果和访谈信息,有的放矢地提出促进大班幼儿同伴关心品质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以幼儿的全人发展为目标,全面树立关心教育意识;构建人际间的关心关系,营造和谐关爱的教育气氛;突出关心教育主题,完善相关课程与活动建设;提升教育技能,探索更多有效方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进家园合作连续性。以期为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学会关心提供适切的策略,将关心植根于幼儿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