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在中国分布面积约有6.4×10~5 km~2,可占国土总面积的6.6%,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中部地区。黄土分布区从古至今向来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但是黄土地区脆弱的地质环境,一直威胁着黄土边坡附近的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土边坡附近的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等建设活动规模日益扩大,涉及到黄土边坡的地质灾害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对黄土边坡的研究有迫切的实际意义。前人的研究表明,坡脚处的强度分布特征对于黄土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坡脚处的具体强度分布以及影响因素,先是进行实地进行黄土边坡的详细调查,获得了研究区域内的边坡破坏情况。设计了一种能够测试土体密实度的贯入阻力测试仪器。基于野外调查的结果,利用此仪器,进行了黄土边坡坡脚处的贯入阻力测试试验,并且测试了坡脚处不同高度和深度的含水率和易溶盐含量。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实验结果如下:(1)对研究区域内的黄土边坡的实地调查发现,调查的黄土边坡有41.6%存在有破坏现象。而且在存在有破坏的边坡中,坡脚或坡底处存受侵蚀的边坡占44.3%。在黄土边坡的坡脚处,常常有降雨积水、地下水以及坡脚植物的蓄水,在毛细作用下,底部的水分能够向上迁移至一定高度,形成可见的不整齐浸润线。(2)为查明坡脚的具体强度分布,设计了边坡的贯入阻力测试仪器,在坡脚处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贯入阻力测试仪器能够简单有效的查明坡体内部的应力分布,该实验结果对于分析黄土边坡的稳定性提供重要的参考。(3)由于黄土边坡的坡向、坡高不同,坡脚处的强度分布也有不同的特征。但是规律基本上都是底部土体比较湿润松软,贯入阻力较小。随着距坡底高度的增加,贯入阻力增大。在60 cm高度以上的土体贯入阻力是底部的土体的数倍,光照越充足的边坡,该趋势越明显。(4)由于毛细作用的存在,在纵向上坡脚处含水率呈现阶梯状分布,即越高处的土体含水率越低,80 cm高度土层的含水率可达0 cm高度土层含水率的数倍至数十倍。在横向上,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大于坡表处的含水率,并且距坡底越高的土层,该差异值越大,在坡体的深处,不同高度的土层含水率差异有越来越小的趋势。(5)土体的贯入阻力和含水率具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即土体的含水率越高,贯入阻力值越小,根据曲线拟合结果,两者最接近幂函数关系。(6)在黄土边坡的坡脚处,在坡体的表面,以及坡体的底部,水分运移的运动相对频繁,导致坡脚处易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