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病理类型、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在中医宏观辨证的基础上认识到肾脏病理生理等微观变化,从而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使人们对中医各证型之病理生理有较直观而清晰的认识,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整理307例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包括大德路总院肾内科、芳村分院肾内科、大学城分院肾内科、珠海分院内四科)住院并接受过肾活检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中西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中医辨证分型、血压、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运用Excel表格构建数据库。西医诊断:参照各类肾脏疾病对应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临床诊断;再参照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于2000年5月在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提出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制定的标准,确定病理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参照2002年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运用频数统计以及统计软件,得出我院一年中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分布情况,对原、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活检病理类型、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血压及中医分型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探讨其内在联系。结果:1.本研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人数明显高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和其他肾脏疾病。性别在中医各证型之间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与中医本虚证具有相关性(P<0.05),但在中医标实证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病程在中医各证型分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中,无论PGN或SGN均以NS最为多见。MN、GML、FSGS、MCD临床表现均以NS为主,IgAN则主要表现为CNS。PGN中病理类型以MN最多,占38.46%,其后依次为 IgAN(32.13%)、GML(11.76%)、FSGS(7.24%)、MCD(4.98%)、MsPGN(3.17%)、PSGN/SGN(2.26%)。SGN 中病理类型以 LN 多见,占 45.76%,后依次为 HBVGN(18.64%)、HSPN(16.95%)、DN(11.86%)、LCDD(3.39%)、抗 GBM 肾小球肾炎(1.69%)、淀粉样变性肾病(1.69%)。3.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本研究中PGN、SGN的中医本虚证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方面,PGN以湿热证为主,SGN以水湿证为主。兼血瘀证者占97.39%。PGN病理类型在中医本虚证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标实证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GN病理类型在中医本虚证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标实证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PGN中,BUN、Scr及血压中医本虚证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C、HDL-C、LDL-C、TP、ALB、FIB及血压在中医标实证各证型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Upro、TG在中医各证型中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HGB在中医各证型中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N中,ALB在中医本虚证各证型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免疫指标、血脂、TP、HGB、FIB及血压在中医各证型分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指标与病理类型的关系:PGN中,BUN、Scr、24h-Upro、IgG、IgA、C3、血脂、TP、ALB、FIB、HGB在各病理类型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UA、IgM、C4及血压在各病理类型分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N中,肾功能、IgG、IgA、C3、C4、TC、HDL-C、LDL-C、TP、ALB、HGB、SBP 在肾脏各病理类型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TG、FIB、DBP在各病理类型分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院行肾活检人数明显增多,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他类型的肾脏疾病较少。PGN、SGN临床表现上均以肾病综合征(NS)最为主。病理类型方面,PGN中以MN最多,IgAN居第二位;SGN中以LN多见,其次为HBVGN。PGN和SGN中医本虚证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方面,PGN以湿热证为主,SGN以水湿证为主。所纳入的病例大多数兼有血瘀证。PGN病理类型在中医标实证分布有差异,SGN病理类型在中医本虚证分布有差异。生化指标和血压与中医证型和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