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年太极传播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m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祥于永年广府古城的杨式太极、武式太极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孙式、吴式太极在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其精妙的拳术和饱含的动静结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的哲学道理,从单纯的武术竞技格斗发展成为一种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时尚运动。现在可以说太极五大流派广府占其四,在全球3亿人的太极习练者中,杨式习练者达到80%,永年广府也因此获得“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等称号。2006年杨式、武式太极拳更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0年世博会期间进行了太极展演。此外,100多位大师、1500名拳师常年在外进行授拳传播太极,以及县内27家备案拳社组织常年开门授拳,每年数万人次的太极习练者,加之杨、武式太极发祥地永年广府古城近年的文化旅游逐渐火热,使得永年太极的传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传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以传承人收徒、口传心授依然是目前太极传播的常态发展模式。虽然,政府也连续组织了12届太极运动大会、开展了八届太极联谊会、建设了太极拳研究中心等,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信息传播速度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眼球视觉”效应的要求来越高,这给需要长时间习练才可学其精髓的太极传播带来不小冲击。所以说如何更好的对太极进行保护、传承以及发展,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本文以永年太极传播为研究对象,对太极文化进行基本了介绍,然后综合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对当前永年太极的传播现状从师徒间的人际传播、协会、社区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教育传播进了分析,用定量抽样对其纸媒报道和影视传播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和现实实际对如何更好的进行太极传播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期刊
1840年后,中国学者不断学习西方,希望借助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来改造中国,但自由主义始终无法真正在近代中国生根发芽并强大的发展起来。本文考察了清末民初,章士钊作为报刊实
本文首先以“报纸舆论引导方式”为主题,对四份重要报纸的时政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结论显示其报道方式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序列。正是以传媒报道的差异性现象、特别是新闻报道的地区
本次研究主要撷取文化领域中的大众传媒这个小区域,将媒介报道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我国沿海(东部)及西部地区在女性报道中的异同。出于获取资料的方便性和可信性,研究
本文在对“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论断的来龙去脉及其内涵逐一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缺陷,然后阐释“舆论经济”的理论依据、涵义、发生机制及其特点。本文指出,用“
足球报道已成为体育类报纸报道的热点,成为打造体育类报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然而国内对足球报道的研究却是刚刚起步,足球报道如何走好未来之路,体育报纸又如何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