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诱发这一问题的根源。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改善。影响绿色经济发展因素众多,结构层面的产业转型升级最为关键。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主要特征包括要素流动性强、产业相关性高等,二者的协同集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对绿色经济发展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1999-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城市的面板数据,在阐述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及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产业协同集聚相对指数法、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度协同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构建三阶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验证协同集聚对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包括:(1)研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聚集程度偏低。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协同聚集现象,而绵阳、乐山、资阳、遂宁、雅安协同集聚程度则相对较低。(2)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的态势,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发展水平稳定,而其他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3)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聚集程度的不同,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第一,丰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第二,将资源投入纳入测算,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测算更为科学。第三,本文综合考虑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研究二者协同集聚产生的影响,丰富了既有研究。
本文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1999-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城市的面板数据,在阐述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及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产业协同集聚相对指数法、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度协同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构建三阶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验证协同集聚对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包括:(1)研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聚集程度偏低。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协同聚集现象,而绵阳、乐山、资阳、遂宁、雅安协同集聚程度则相对较低。(2)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的态势,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发展水平稳定,而其他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3)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聚集程度的不同,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第一,丰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第二,将资源投入纳入测算,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测算更为科学。第三,本文综合考虑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研究二者协同集聚产生的影响,丰富了既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