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烧结制备B4C基复合材料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硅、铝为熔渗剂,通过反应烧结工艺,对B4C和B4C/C的预制件进行溶渗反应烧结,在相对较低温度下成功得到了碳化硼基复合材料。采用冷等静压(CIP)对压坯(预制件)进行复压,提高了压坯的密度和强度,反应烧结所得复合材料的性能也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光学显微镜、XRD、SEM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制备工艺下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变化,采取三点弯曲、显微压痕等试验方法测试了其机械性能,探讨了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钢模压制下获得的多孔预制体,其相对密度与压制压力近似成线性关系,调节碳化硼粗粉和细粉的比例可以提高预制体的相对密度,在粒度为F500的碳化硼质量分数为25%、粒度为 F100的碳化硼质量分数为75%时,预制体相对密度最大。当成型压力达到120MPa时,这种粉末级配所得预制体的密度达到最大值1.90g/cm3;继续增大压力预制体会出现开裂、分层。  (2)冷等静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预制件的均匀性,预制体的密度和强度伴随压力的增长而增大,当压力增大到150MPa后,坯体的强度和密度趋于恒定,密度值为1.96g/cm3,强度值为2.0MPa。保压时间对预制体的强度和密度影响相对较小,随保压时间延长,预制体的强度和密度有增加趋势。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约0.02g/cm3;强度差别不大。升压速度对截面尺寸小的预制体密度和强度的影响没有呈现出规律性,预制件密度相差很小。  (3)经冷等静压压制过得预制件,碳黑含量为7%,碳化硼体含量为70%时,烧结获得的B4C/SiC/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高,其硬度为2684 kg/cm2,抗弯强度为241MP;提高碳化硼体积分数,减少残余硅含量,提高β-SiC尤其是板条状β-SiC的生成量对提升防弹面板抗弹丸击打能力是有效的。  (4)对于B4C/Al复合材料,1300℃下制备的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最好,弯曲强度为270MPa,断裂韧性3.2MPa·m1/2。复合材料由B4C、Al、Al3BC、AlB2、Al4C3物相组成;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AlB2相减少,Al4C3略有增加,而Al3BC相先增加后减小。烧结过程中出现的Al4C3物相为有害物相,应尽量抑制其生成。
其他文献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作为一种与环保和能源课题密切相关的新型材料,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科研人员的关注。由于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能与制各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对其制备的研究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推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发展,本文系统研究了EDTA螯合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工艺过程,以改进制备方法,并使制备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用来合成结构和性能优良的钙钛矿型复合掺杂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其复合物作为催化材料用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已成为材料研究者的一大研究热点,三氧化钨(WO3)作为半导体材料的一种,具有较合适的带隙宽度,优异的光化学稳定性,无毒且环保等优点,能够被开发为光催化材料。在制备催化材料的过程中,贵金属掺杂一方面通过等离子共振(SPR)效应能够提升材料自身的吸光能力,另一方面贵金属的引入利于Z型异质结构的构建从而有效地抑制半导体中电子(e-)和空穴(h+)
学位
本文采用多重复合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充分发挥混合材的复合效应和纤维对混凝土的强化、韧化与阻裂功效,制备出高性能与超高性能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在静载
通过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运筹对玉米关键时期无机氮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所有处理进行分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