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半主动隔振平台动力学特性分析与模糊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精密制造、精密测量等技术的发展,其对工作环境的振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被动隔振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变振动的抑制要求。磁流变弹性体(MRE)半主动隔振器在磁场下参数可调、功耗低和响应快,因此在振动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MRE隔振器对微动精密制造与微动测量平台的振动进行抑制。控制系统中隔振器模型的精确性、控制器的优化与振动衰减性能有直接相关,因此,本文针对微动半主动平台控制应用中的这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针对MRE微动隔振平台,搭建MRE隔振器扫频试验系统,测试微动隔振平台MRE隔振器参数,确定四个隔振器参数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微动平台的动力学特性,通过ADAMS仿真建立微动平台数学模型,并通过平台扫频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2)针对四分之一微动平台MRE隔振系统,设计半主动模糊控制器,并通过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的比例因子、量化因子、隶属度函数、模糊规则等参数进行优化,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最优控制器的有效性,在激励幅值为0.2g,频率为45-60Hz的正弦激励下,最优模糊控制器作用下被隔振结构的响应加速度衰减均优于非最优模糊控制器,仿真中加速度最大衰减可以达95.6364%。(3)研究MRE隔振器的正逆模型建模方法。通过实验测试了交变电流激励下的MRE隔振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NARX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对MRE隔振器建立其正向和逆向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相比,NARX神经网络可以建立更精确的MRE隔振器的正模型,而BP神经网络可以建立更加精确的隔振器逆向模型。(4)针对四分之一微动平台MRE隔振系统,将最优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逆模型结合,设计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对MRE隔振系统进行振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和传统模糊控制相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可以对加速度幅值为0.1-0.3g频率为30-65Hz正弦激励条件下的加速度衰减效果均优于传统模糊控制器,其中加速度最大衰减60.28%
其他文献
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WPT)技术目前是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中成熟度最高,应用领域最广的传输技术,它以高频电磁场为传输介质,将能量由发射端传输到拾取端,可以有效地解决特殊用电场合的设备供电问题,具有安全、灵活等优点。在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中,MC-WPT系统会同
为了适应双碳目标和交通电气化的持续需求,电动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然而,电动汽车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车用电机控制器的运行工况恶劣、故障率高、寿命时间短,是限制电动汽车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寿命评估和寿命提升,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的负荷特性,评估了电机控制器的预期寿命,揭示了影响电机控制器寿命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电机控制器的寿命提升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和实
随着车联网的发展,基于公交车网络的服务信息引发了公交车公司和大量公众用户的兴趣。如何提供服务以及如何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是促进这一类应用的关键问题。基于车联网的服务信息,在本文中,一个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车联网通信架构被提出。另外,由于车辆节点的移动特性导致车联网网络具有高度动态特性,所以路由问题往往是解决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针对路由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智能路由算法——基于混沌序列的串行粒子群优化算
半向量双层规划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类问题的求解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在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解集上优化另一个函数的半向量双层规划问题也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话题,前面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是在多目标线性规划问题的有效解集上优化另一个线性函数,本文是在前面学者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将线性规划问题,扩展到凸规划问题,更具有一般的价值,而且相对于线性规划问题,凸规划问题的讨论更加困难。本文主要对多目标问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核电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发展核能带来的问题之一是乏燃料组件的后处理,闭式循环后处理具有提高铀资源利用率,降低高放废物毒性,减少地质处置体积的优点,故后处理技术必须与核电技术共同发展。后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取决于首端处理能力,故首端剪切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首端剪切系统包括提升翻转机、推送机和剪切机,提升翻转机负责将乏燃料从水池提升后翻转成水平放
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这对桩基础提出了水平受荷的要求。同时,在软粘土分布广泛地区修建大型基础设施面临重重挑战,通常选择桩基础作为解决方案以提高软粘土地基的承载力。桩基础传统上通常被设计为圆形或环形横截面,而为了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非圆形横截面桩近年来被不断应用于工程实践当中。与传统圆形桩相比,非圆形横截面桩能够在减少材料花费的同时提供更高的水平承载力。本文采用水
类金刚石碳(DLC)膜是具有高硬度、高化学惰性、高耐磨性等优异性能的薄膜材料,在许多不同领域有着一定应用规模和发展前景。但目前类金刚石薄膜在某些特定应用上仍存在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缺点,如作为电极材料时较高的电阻率以及作为摩擦防护薄膜时较高的残余应力导致的破坏。本课题采用近年来新兴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及单晶硅片上制备了DLC薄膜,并尝试通过工艺参数(沉积温度及基体偏压)调整和钛、铜金
自进入工业时代,人类社会迅速发展,却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2018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源消耗约为21.47亿tce,占全国总量的46.5%,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t 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3%。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性能提升是节能减排、维系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生态生命周期分析(Ecological-based Life Cycle Assessment,Eco-LCA)方法,对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建筑作为三大能源消耗部门之一,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来源,其占据了建筑能耗的50%以上。为了减少建筑能耗和减轻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许多可再生能源被引入暖通空调系统,其中太阳能与地热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的目光。利用太阳能促进室内通风的太阳能烟囱以及利用土壤对空气进行预处理的地埋管系统在世界各地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是地域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外在表征,也是传统文化与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传统农耕时期,小农经济模式下乡村聚落依附于土地资源并较好地延续着其乡土特色,以宗族、文化等为纽带维系其社会关系;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全球化的推动下,乡村聚落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空间随之演变与重构,同时也出现了用地浪费,建设散乱、特色衰微、形式雷同等问题。因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