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陶器刻划符号的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刻划符号是文字的雏形,它的发现将我国的文明史推向史前时期,使人类社会告别野蛮,步入文明。陶器刻划符号与文字有着密切关系,是由原始记事方法向文字的过渡形态,是文字的前身,与文字有着渊源关系并一脉相承。甲骨文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显然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了,具有相当完善的文字体系,因此,在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形成期必定经历了漫长时期。而本文讨论的史前陶器刻划符号便是这段文字形成时期的重要发现,是早于甲骨文的文字雏形,处在文字的萌芽和形成阶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系到文字起源与发展、人类文明起源等重要问题,是重要的文献资料。论文主体部分通过对陶器刻划符号和文字关系的讨论,得出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是原始记事方法向文字的过渡,还不属于真正的文字,但作为文字的雏形和萌芽,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已经充当文字使用,用来记录和传递信息,这些陶器刻划符号除了记事,往往用于祭时、祭侯等重要活动和仪式,以祈求农业丰收。刻划符号的使用使人类语言进入书写体系,也使人类有声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本文正是从陶器刻划符号的“文字”属性作为切入点,探讨作为文字前身的陶器刻划符号所具有的记录、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文献属性及其文献价值。陶器刻划符号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属于出土文献,它以陶器为载体,使文献资料保持了原有面貌,对后人了解史前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思维意识、文明起源等问题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是对传世文献的补充,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同时,由于刻划符号多是对周围实物的摩画,与绘画同源,在刻划时运用绘画的具象、抽象手法,使刻划符号表现出一定的形式美,体现出原始人类的高度审美和智慧。因此,陶器刻划符号孕育着艺术的萌芽和发展,属于艺术文献研究的范畴,具有艺术文献研究价值。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陶器刻划符号的文献形态、属性、价值等内容,落脚点在陶器刻划符号的文献价值。陶器刻划符号的研究涉及到我国古代文明、文字起源等问题,因此对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以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刻划符号最为典型,因此,本文多处以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尤其是莒县陵阳河与大朱村、诸城前寨的陶器刻划符号为例进行论证。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趋于好转,但局部区域仍有恶化的趋势,大气环境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我国
燃机联合循环电厂中的增压站,是改善天然气品质,使其符合燃气轮机进气要求的重要处理系统,它直接关系到处于下游的机组和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以9E级燃机联合循环电厂所配置的增压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不同掺杂浓度Y^3+和Gd^3+的LaBO3∶Eu^3+发光粉,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研究结果表明:发光粉的结构与基质掺杂离子的种类和
为了提高农业药物的喷洒效率,以果园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款实时混药静电喷雾机。该喷雾机与传统喷雾机相比,性能更佳,不论是混药的均匀性,还是混药的稳定性,变异常数CV均小于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风起云涌,发达国家开始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改革。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
综合档案馆特色馆藏(室)建设对我国档案界来讲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业,各方面的建设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特色馆藏档案室建设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普通
21世纪无疑是数字化的时代,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风险和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着大量侵权行为,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而之所以产生侵权大部分
密枝紫叶李是中华太阳李、俄罗斯紫叶李、长春紫叶李的变异提纯的品种,大部分是嫁接繁殖,属落叶小乔木,干皮紫红色,小枝淡红褐色,均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
当今社会电话,手机、互联网发展迅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然而,业余无线电台作为一种后备应急通信力量,具有运行成本低、抗毁能力强、设备简单、灵活方便等方面
“文化规划”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城市及社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战略性培育与整体性运用的一种尝试。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随后山东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