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兼具债权和股权的双重基本属性,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风行了几十年,近年来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崭露头角。至今,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发行了可转债,国内理论界也对此表示了关注。但多数将焦点放在了以套利为直接动机的可转债定价理论等研究上,而关于可转债融资效率的探讨却十分鲜见。本文从企业融资效率的一般性分析入手,对可转债融资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上市公司理性地认识可转债这种融资工具,为企业恰当地、正确地使用可转债指明方向,实现企业的高效融资。本文立足于融资效率的角度,分别从资本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率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效率的现状。论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在理论上提出了可转债融资效率不高的假设。然后,从加权平均和货币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衡量可转债资本成本的计量模型。另外,对可转债所融资金使用效率评价方法——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可转债的资本成本和所融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可转债的资本成本明显高于其它融资方式(如长期借款、债券以及普通股股权等)的资本成本。同时,可转债的资金使用效率虽然高于配股、增发两种融资方式,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是,可转债的资本成本偏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高于配股和增发,但本身仍然不是很高。所以,可转债融资效率不高。为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如设定恰当的转股价格以及加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追踪监督等等,以期促进上市公司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这种融资工具。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从融资效率的一般性分析入手,在最新程度上对样本公司发行可转债进行了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2)对可转债融资的资本成本进行了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