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政党协商实践由来已久,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各阶级、阶层的共同政治目标。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上,各党派在统一战线内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商,支撑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也因此形成并发展了政党协商。本文在考察抗日战争时期政党协商的历史背景、政治基础、思想理论及实现形式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各党派在政党协商合作中存在的共性及差异,总结了各党派协商合作对今天我国政党协商的借鉴意义。全文一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政党协商的政治基础,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各阶级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的转变以及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予以概述。第二部分:对各党派协商合作的思想发展的进程及主要内容进行论析,同时对各党派思想主张的地位作用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对各党派政党协商的主要形式进行梳理,包括国共两党的遇事协商、国民参政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多党政治协商以及中共与中间党派的多样化协商。第四部分:对抗战时期各党派协商合作的思想、形式和具体实施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分析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阐述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