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绒微胶囊染色研究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羊绒是纺织行业中一种稀少名贵的原料,素有“纤维之冠、软黄金”之称,用它制作的产品具有手感柔软、穿着舒适、保暖性强等一系列特点,山羊绒染色产品(尤其是中、浅色产品)往往存在羊绒肤皮点色深、羊绒与肤皮点不同色的问题,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本课题通过向染浴中加入自制的微胶囊助剂,在羊绒肤皮点表面包覆成微胶囊薄膜,堵塞肤皮点的毛细孔道;同时与染料发生作用,使染料形成尺寸大于肤皮点毛细管孔径尺寸的微胶囊颗粒,阻碍染料进入肤皮点毛细管内,从而减小染料对羊绒与肤皮点上染的差异,获到染色样品肤皮点与羊绒同色的效果。论文中对微胶囊染色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发现该工艺虽然提高了纤维对染料的吸附速率但并不影响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即不改变其吸附特征。通过研究微胶囊染色工艺参数(酸及助剂用量、始染温度、染浴浴比、保温时间及温度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出山羊绒纤维染得中、浅色产品的最佳染色工艺如下:甲酸用量为1.3%(owf),J(0.1%)用量为2%(owf),DL用量为0.5%(owf),P(1%)用量为2%(owf),A用量为1.3%(owf),始染温度30℃,染浴浴比15:1,95℃保温30min。通过测定染色上染速率,可看出微胶囊染色工艺能显著提高染料的上染速率,有利于实现羊绒的快速染色。通过比较山羊绒纤维经传统染色工艺和微胶囊染色工艺染得样品的肤皮点数量、色深以及与纤维同色性的差异,研究微胶囊染色工艺的染色效果,比较染品可得微胶囊染色工艺染得样品的肤皮点较少、颜色较浅且与羊绒纤维具有较好的同色效果。通过测试山羊绒纤维经传统染色工艺和微胶囊染色工艺染色后样品的物理性能发现,微胶囊染色样品单纤维的强力有所提高,断裂延伸度优于传统染色样品,而且其碱溶解度小于传统染色样品;经微胶囊染色工艺染得样品的色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染品的一致。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微胶囊染色技术可以解决在山羊绒中、浅色染色中的山羊绒与肤皮点的同色性问题;能够实现染色过程上染阶段的快速升温,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经微胶囊染色工艺染色后染品均匀,与传统染色工艺所染样品的得色与色牢度一致;染品单纤维强力、断裂延伸度优于传统染色样品,可使纺纱断头率下降,提高纺纱制成率,减少纱疵,提高织物的整体强力,延长了穿着时间。从根本上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附加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Ⅰ型糖尿病及Ⅱ型糖尿病晚期均以皮下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为主,但外源性胰岛素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近些年来,胰腺的移植在临床上
本文将从分析后现代设计的形成及其特征入手,阐述后现代设计发展的背景与条件,进而论证后现代设计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阶段的适当性,并就后现代设计中"重提传统"的特点之一来
采用纳米压入法对钛合金室温应变率敏感性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加载阶段不同应变率达到最大压入深度,基于连续刚度测量原理,研究硬度及弹性模量的应变率敏感性,并观察压入应变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现有装备的作战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号分离是信息处理和识别的前提。如何从一体化系统中有效分离出通信信号和雷达
嗜热链球菌作为酸奶发酵剂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对酸奶质地和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菌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碳源、氮源供应,因此对菌株碳源氮源利用能力的调控成为改善菌株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款极具创新设计的龙门旋转式独立驱动电脑花样机。它在传统电脑花样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而来,是一款多轴控制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工业缝纫机。龙门旋转式
超声波防垢除垢主要是依赖于空化效应的物理作用而非化学反应,这就使得以纯水进行防垢除垢成为了可能,这不仅能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在环保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超声清洗的
<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邓述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6月23日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享年88岁。邓述平先生是著名城市规划学者、教育家,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创办
食品中的重金属的含量是监控食品污染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准确地检测其含量是食品安全分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选用经济、简便而又环保的快速现场检测新方法势必成为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无缝针织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在设计针织物的时候,希望可以找到更快的设计方式,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传统上,新产品在设计时需要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