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羊绒是纺织行业中一种稀少名贵的原料,素有“纤维之冠、软黄金”之称,用它制作的产品具有手感柔软、穿着舒适、保暖性强等一系列特点,山羊绒染色产品(尤其是中、浅色产品)往往存在羊绒肤皮点色深、羊绒与肤皮点不同色的问题,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本课题通过向染浴中加入自制的微胶囊助剂,在羊绒肤皮点表面包覆成微胶囊薄膜,堵塞肤皮点的毛细孔道;同时与染料发生作用,使染料形成尺寸大于肤皮点毛细管孔径尺寸的微胶囊颗粒,阻碍染料进入肤皮点毛细管内,从而减小染料对羊绒与肤皮点上染的差异,获到染色样品肤皮点与羊绒同色的效果。论文中对微胶囊染色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发现该工艺虽然提高了纤维对染料的吸附速率但并不影响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即不改变其吸附特征。通过研究微胶囊染色工艺参数(酸及助剂用量、始染温度、染浴浴比、保温时间及温度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出山羊绒纤维染得中、浅色产品的最佳染色工艺如下:甲酸用量为1.3%(owf),J(0.1%)用量为2%(owf),DL用量为0.5%(owf),P(1%)用量为2%(owf),A用量为1.3%(owf),始染温度30℃,染浴浴比15:1,95℃保温30min。通过测定染色上染速率,可看出微胶囊染色工艺能显著提高染料的上染速率,有利于实现羊绒的快速染色。通过比较山羊绒纤维经传统染色工艺和微胶囊染色工艺染得样品的肤皮点数量、色深以及与纤维同色性的差异,研究微胶囊染色工艺的染色效果,比较染品可得微胶囊染色工艺染得样品的肤皮点较少、颜色较浅且与羊绒纤维具有较好的同色效果。通过测试山羊绒纤维经传统染色工艺和微胶囊染色工艺染色后样品的物理性能发现,微胶囊染色样品单纤维的强力有所提高,断裂延伸度优于传统染色样品,而且其碱溶解度小于传统染色样品;经微胶囊染色工艺染得样品的色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染品的一致。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微胶囊染色技术可以解决在山羊绒中、浅色染色中的山羊绒与肤皮点的同色性问题;能够实现染色过程上染阶段的快速升温,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经微胶囊染色工艺染色后染品均匀,与传统染色工艺所染样品的得色与色牢度一致;染品单纤维强力、断裂延伸度优于传统染色样品,可使纺纱断头率下降,提高纺纱制成率,减少纱疵,提高织物的整体强力,延长了穿着时间。从根本上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附加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