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经历了 20年,职业球员的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尽管其优势明显,但球员赛场打架、缺乏自主意识、管理成本较大等弊端也突显出来,而且其管理方法、手段与人本管理理念相悖,与篮球职业化进程不符。基于此,本文试图提出我国的职业篮球运动员管理应该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加强球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以我国篮球职业化发展20年为契机,提出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自我管理理论,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运动员管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职业球员自我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反映。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自我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素构成、现状、影响因素、实现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如下:(1)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它们的管理主客体不同、实施的假设前提不同以及管理方法不同;联系在于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个人自我管理的成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中才能实现。(2)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自我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解决传统组织管理弊端、避免社会上的多种不良诱惑、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职业体育的本质、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工作特点等都需要职业球员的自我管理;职业篮球运动员具备的自身条件、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国内外职业运动员自我管理模式提供的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都说明了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自我管理具有可行性。(3)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自我管理内容包括9个要素,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责任意识管理、学习管理、情绪管理、身体健康管理、压力管理、人际关系管理。(4)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总体较好,但各要素管理能力呈现不同水平。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习管理以及压力管理3个要素的管理能力处于一般水平;时间管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目标管理、情绪管理、责任意识管理、身体健康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5个要素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不同性别、婚否、球队中的不同地位以及不同年龄的球员均表现出了不同的自我管理水平。影响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自我管理的因素主要有组织管理因素、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他人影响因素以及工作任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