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逆启膈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减药模式对复发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消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一系列临床不适症状及病理损害的疾病。临床常见症状为反酸、烧心,常伴有胸骨后灼热疼痛感、咽部异物感、吞咽不利、吞咽疼痛,或反流相关食管外症状,如咽痛、咳嗽、哮喘等。西医治疗主要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拮抗剂,长期使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显著,复发率低。“降逆启膈散”是以历史名方“启膈散”和“半夏厚朴汤”为基础加减而成,融合董建华教授的“通降”理论,是经临床证实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剂。[目的]:1.客观评价降逆启膈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2.对比评价降逆启膈散与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3观察降逆启膈散与西药均减半药量后患者疗效或耐药情况。4.探讨降逆启膈散的安全性。[方法]:本临床试验为前瞻性研究,采取开放式、随机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35例予降逆启膈散治疗,西药组24例予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两组均以规定剂量服用4周,然后两组均减半药量继续服用2周,一周复诊一次,填写病例报告表,共观察6周,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4周后,中药组(降逆启膈散)治疗总有效率为85.7%,西药组为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中药组改善反流、反酸、烧心症状方面与西药组疗效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胃食管反流相关次要症状方面(胸骨后疼痛、咽喉异物感、腹胀或痞满、嗳气、吞咽疼痛或困难、咳嗽、哮喘),中药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77.1%,西药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2.减药2周后,中药组较减药前总有效率仍有提高,达94.3%,而西药组总有效率从79.2%降至70.8%。中药组改善反酸、烧心的总有效率增加,而西药组总有效率降低。减药后,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次要症状方面,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3%,西药组为45.8%,中药组疗效仍明显优于西药组。3.在安全性方面,降逆启膈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可靠。[结论]降逆启膈散可显著改善反酸反流、烧心症状,能起到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的抑制胃酸、促胃肠动力作用,而且对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其他症状,如胸骨后疼痛、咽部异物感、腹胀或痞满、嗳气、吞咽痛、吞咽困难、咳嗽等疗效均显著,尤其对伴有噎膈的吞酸更为适合。中药降逆启膈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周后减半药量维持治疗,疗效持续上升,而西药组减药后总有效率降低;西药组疗效降低可能与患者对PPI剂量产生依赖或者对PPI产生药物抵抗有关。中药组减药后仍具有持续性疗效,可见中药降逆启膈散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不易产生药量依赖。服用中药降逆启膈散4周后减半药量的策略,对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可靠,并能减少药物摄入,降低药品支出,此法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海南岛西部沿戈枕断裂带分布着一批重要金矿床,其赋矿岩石为中元古包板群变质岩。以红甫门岭,二甲,不磨矿床为典型实例,分别服糜棱岩型,碎裂岩型和和石英脉型三种类型金矿化。其形
充分把握推进新一轮债转股的意义,清醒认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对于完成去杠杆任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具有重要意义。认真吸收上世纪末推进债转股的经验与教训,把握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毛泽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就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团结、怎样实现民族团结,发表过很多重要论述和指示,形成了思想深刻、实践指导意义很强
澳大利亚红十字会血液服务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可视化血管装置,用它在人身体上投射红外线光,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后,血管会变成绿色,并在皮肤表面显现,从而让医护人员精准迅速地定位患者或供血者的静脉位置。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对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商务部的批复,同意在三地各设立一个中韩产业园。其中,广东省唯一的中韩产业园,就是落户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中韩(惠州)产业
报纸
<正>早子沟特大型金矿床主要通过2012-2015年的详查,查明资源储量超过100t。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夏河-合作断裂带,北东、北西、南北向三组断裂控制早期金矿体群及中酸性脉
会议
作为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以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思路进行改革,明确了将全县域作为一个大公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定位最近,家住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