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智能电子产品的飞速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较为突出,大学生可以通过课余碎片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获得知识,以满足自身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碎片化学习是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未来教育的新诉求,是一种不可回避的新型学习方式。然而近年来碎片化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面对这种在高校普遍存在的学习方式,如何择其长而避其短,如何让碎片化学习不再仅仅流于表面,如何优化碎片化学习效果,就成为当前碎片化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碎片化学习的研究基础上,对碎片化学习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行界定,并将建构主义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碎片化学习评价维度和指标,评价标准包括四个一级维度,分别是学习态度、学习资源、学习交互、学习管理,各个维度下还有二级指标。在碎片化学习评价维度的基础上编制碎片化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及访谈问题,采用问卷星方式发放问卷,对江西省南昌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碎片化学习的现状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深入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认知度良好,但认可度较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资源获取能力不足;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交流甚少;大学生缺乏碎片化时间、目标管理意识,反思能力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碎片化学习问题,从大学生、教师、高校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策略以优化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果,使碎片化学习成为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补充,真正发挥碎片化学习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