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象征。查拳属于我国长拳类代表拳种之一,是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在传统武术之林中独具一格,查拳目前在山东的济宁和聊城两个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流派,济宁查拳作为一项少数民族武术,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鲁西南地区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2016年,济宁查拳获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标志着济宁查拳得到国家肯定的同时,也说明济宁查拳的传承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对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进行研究,找出济宁查拳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宜的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济宁查拳朝良性发展。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济宁查拳的传承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济宁查拳的历史起源、传承谱系、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等进行了研究,找出济宁查拳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更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济宁查拳提供解决路径。研究结论如下:1、济宁查拳是传统查拳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传承途径主要以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是一项极具观赏性和技击性的少数民族拳种之一。2、济宁查拳在运河文化、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其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符号性特征显著,鲜明的传承性和活态性是济宁查拳的特色所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健身价值。3、济宁查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存在扶持力度不足、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学生参与查拳培训的兴趣较低、查拳师资结构不均衡、传播渠道未能顺应时代发展等问题。4、济宁查拳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建立济宁查拳培训基地,将学校和社区作为传承的主阵地,扩大普及率;增加传承人对外交流的机会,积极组织参与全国性和国际性的传统武术比赛;建立济宁查拳的管理体系,定期更新查拳网站和公众号,增加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借助旅游平台,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