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4年若尔盖湿地变化监测及驱动因子分析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ankn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若尔盖地区为研究区,选用MODIS系列数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结合高程数据DEM,建立了提取该区湿地信息的决策树;选用最大值最小值分类后处理方法对提取的湿地信息进行后处理,经过精度评价研究,效果较好;对提取的各类湿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其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若尔盖地区湿地的变化做驱动分析;以期为若尔盖地区湿地的治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确定了若尔盖地区的湿地类型。根据湿地分类准则,结合现有遥感数据特点,本次研究将该区的湿地类型划分为湖泊/河流湿地、草原/草甸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沼泽湿地及其他。  (2)获得若尔盖地区15年夏季(6-9月份)的湿地分布图。对MODIS/NDVI和MODIS/EVI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HANTS分析对其进行降噪重构,获得质量较好的MODIS/NDVI和MODIS/EVI的数据,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统计各类湿地的MODIS/NDVI和MODIS/EVI值,结合DEM和SLOPE数据,确定阈值,构建决策树,获得湿地分类图,进行分类后处理,对其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用该方法提取若尔盖地区2000-2014年夏季的湿地分类图。  (3)对15期的湿地提取结果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本次研究从斑块类型面积变化、景观破碎度、景观优势度以及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四个方面进行景观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的湿地面积总体上呈缩减的趋势,且破碎度增加,草原/草甸湿地的退化速度大于其他类型的湿地,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差距增大,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都在减小。  (4)分析若尔盖地区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合该区气候数据、四川省统计年鉴、甘肃省的统计年鉴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报告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若尔盖地区湿地变化的因素大致有5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该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若尔盖地区的气候变化比较明显,气温呈升高的趋势,降雨也在增加,所以当地的气候处于暖湿化的状态,气候变化是该区湿地变化的背景因素;人口的猛增、超载放牧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该区湿地退化的关键因素;鼠虫害的影响加剧了当地湿地退化的速率;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带来了经济利益,但是同时也对湿地环境、水资源等带来了一定的污染;若尔盖地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区的湿地退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缓的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