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种群判别分析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eoc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种群是鱼类分类学的基本单位,鱼类资源变动研究也是以种群为单位,是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全球渔业捕捞能力过剩,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很多鱼类都面临资源威胁,作为南海重要经济鱼种之一的短尾大眼鲷的资源量也正在下降,迫切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与国内外的共同管理。本文以南海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方法判别南海北部和南部不同地理位点的短尾大眼鲷群体归属,为保护南海短尾大眼鲷资源及今后周边各国的共同开发和捕捞配额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在南海北部陆架和南沙西南陆架采集的224尾短尾大眼鲷样品,采用线粒体控制区(mt DNA D-loop区)序列对其进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并探讨6个采样位点之间短尾大眼鲷种群归属关系。所得224条同源序列D-loop片段(729 bp)中碱基A、C、T、G的含量分别是31.8%、19.1%、34.1%和15.0%,A+T含量为65.9%,C+G含量为34.1%,显示明显的AT偏好和反G偏倚。检测到了101个突变位点和9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定义了172种单倍型;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980 5~0.997 1)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48 2~0.060 9)的特点;单倍型网络图发现优势单倍型为Hap10、Hap29和Hap39,但没有发现显著的地理分化特征。成对的Fst分析显示各群体间的Fst值在-0.012 6~0.014 6之间,均小于0.05。系统发育分析和分子方差分析分析也显示各群体之间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遗传分化不显著,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分支或聚簇;中性检测和不对称分布分析发现南海短尾大眼鲷群体在更新世晚期发生过种群扩张。结果表明,所有采样地点采集的短尾大眼鲷群体属于同一种群。2.在前面取样的基础上增加了北部湾湾内一个采样点的22尾短尾大眼鲷,一共246尾,对其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 b,cyt b)序列进行了扩增分析,获得了长度为684 bp的同源序列,碱基A、T、C、G含量分别为22.7%、28.4%、33.4%、15.5%,A+T与C+G含量分别为51.1%和48.9%。共检测到多态位点92个,占全部序列的13.45%,定义了90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813 0~0.901 2)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04 0~0.005 3)的特点;单倍型网络图发现优势单倍型为Hap1、Hap2、Hap4和Hap6,但未见有显著的地理分化特征。成对的Fst分析显示,只有南沙采样点与三亚和北部湾等三处样品的值超过0.05,分别为显著的0.065 4、0.088 7、0.062 4,其余各群体间的Fst值在-0.018 5~0.037 2之间,均小于0.05,且值不显著。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遗传变异的1.25%,98.75%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短尾大眼鲷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st)仅为0.012,群体间分化程度很低。基于线粒体Cyt b序列构建的邻接树(Neighbour-joining)揭示,南海海域的短尾大眼鲷个体基本是随机交叉聚类,各群体的个体均未单独成群,不能形成明显的聚类分支。系统发育分析和分子方差分析分析显示各群体之间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遗传分化不显著,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分支或聚簇;中性检测和不对称分布分析发现,南海短尾大眼鲷群体在更新世晚期发生过种群扩张。结果表明南海短尾大眼鲷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且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尽管南海地理形势复杂,并且南海北部近岸和南沙西南部陆架地理距离较大,但是整个南海的短尾大眼鲷地理分化不明显,仍可以认为是一个大的种群。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背角无齿蚌中Y纹蚌螨和弯弓蚌螨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Y纹蚌螨总感染率为45.91%,丰度为18.41±22.49,5月份感染率最高;弯弓蚌螨总感染率为17.47%,丰度为3.41±
藻类生活史中的休眠阶段是对波动变化的生存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为营养细胞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生存提供了保护。休眠期细胞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营养细胞,为浮游植物群落
羊踯躅 Rhododendron molle(Blume)G.Don 属杜鹃花属羊踯躅亚属植物,是一种黄色观赏花卉,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研究人员在庐山植物园发现了其红色的品种。本研究旨在研
本论文综述了香菇多糖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讨论了香菇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列举了目前测定和分析香菇多糖的各种方法,并研究了香
本文对某些重要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O抗原基因簇进行测序和分析,从基因簇中筛选出针对每一种血清型的特异基因,为O抗原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还研制了两张病原菌诊
学位
冠心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本病变,继而引起冠脉管腔狭窄的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冠心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主要仍以扩冠、抗凝、降脂以及对症处理为主,远期疗效并不甚理想。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采用辨证论治为主,标本同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中药复方冠脉通,以化瘀为主,兼以益气、祛痰、温阳、理气,对瘀血夹气虚痰郁型冠心病、心绞
阳离子非依赖6-磷酸甘露糖受体(cation-independent mannose-6-phosphate receptor,CI-MPR)又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 receptor,IGF2R),隶
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Ramat) Kitam),是菊科(Compositae)菊属(Dendranthema(DC.)Des Moul.)植物,发源于我国,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其品种繁多,被中外花卉界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