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恐惧:溯源、演变与价值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渗透融合,技术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并引起人类的恐惧反应,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恐惧。技术恐惧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但是当前研究对技术恐惧产生的根源和规律分析较少,技术恐惧的积极意义与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和理解。本文通过对技术恐惧的溯源和演变分析,深入研究技术恐惧带给技术和人类的积极价值,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技术恐惧价值理论体系,为技术治理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深化认识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上还有助于找到消解公众技术恐惧的路径,发挥技术恐惧的正面价值,完善中国特色的技术治理体系建设。技术恐惧包含技术和恐惧两个基本概念,通过对恐惧什么、谁在恐惧和恐惧如何发生三个基本问题的追问,从主体、客体和情景三个角度梳理了技术恐惧涵义和类型,澄清了技术恐惧的概念,提出技术恐惧是特定情境下人的内在危机与技术负效应的交互作用的反应。技术恐惧概念虽然直到20世纪才被明确提出,但技术恐惧已经长期存在并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通过技术恐惧溯源分析,发现在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恐惧正式诞生前,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卢德主义运动是近现代技术恐惧的雏形,近代西方启蒙运动开启了近代技术恐惧的思想之源,古代东方文化中的技术批判孕育着古代技术恐惧的文化之源,远古时期人类神话故事是朴素技术恐惧的神话起源。从哲学上审视技术恐惧的起源,西方二元对立哲学深刻揭示了技术恐惧中人与技术的背离;东方天人合一的一元论哲学充分强调了技术恐惧中技术与人的整体性。技术恐惧依附于技术并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演变,在技术恐惧的历时性过程演变、共时性形态演变和文化性演变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技术恐惧的演变规律。技术恐惧的历时性过程演变包含从技术恐惧起源到机器与计算机恐惧,再到当代技术恐惧,最后到未来技术恐惧的演变等三个阶段。技术恐惧的共时性形态演变是从泛化的初级技术恐惧到实在发生的次级技术恐惧,再到未知不确定的终极技术恐惧的演变。通过文化性演变分析,探索发现现代技术恐惧深受西方“罪文化”和东方“耻文化”的交替影响,以及传统匠人文化与近现代工人文化的融合影响。最后,研究发现技术恐惧演变的五个规律,从单一技术恐惧走向复合型技术恐惧,从技术后进期的相对未知性技术恐惧走向技术领先时期的绝对未知性技术恐惧,从死亡技术的显性恐惧走向生命技术的隐性恐惧,从主体性延展的技术恐惧走向主体性丧失的技术恐惧,以及从技术现象的实在性恐惧走向技术体系的存在性恐惧。在技术恐惧溯源和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技术恐惧的主体性、客体性和文化性特点,为技术恐惧的价值解析奠基。技术恐惧是技术客体负效应引发的恐惧反应,具体物的机器技术恐惧指向具象化的客体实在性,非实物的互联网技术恐惧指向抽象泛化的客体存在性;核技术恐惧指向技术的风险破坏性,生物医学技术恐惧指向技术的未知不确定性。技术恐惧根本上是人的恐惧,是主体性内在危机反应的现象存在,技术设计者、技术使用者和技术幸存者有不同的技术恐惧表现,新冠疫苗技术恐惧的主体性实证分析发现技术用户的性别、职业、学历、婚姻、居住地、是否接种疫苗以及决策方面都影响着技术恐惧。基于人类自然本性遭遇技术冲击和社会属性遭遇技术背离的主体性解析,预测了人类世时代伴随科技进步和发展的主体性恐惧会不断增多的趋势。主体人与客体技术的交互过程建构了特定的文化情景性,基于中国文化的技术恐惧分析发现,中国传统的敬畏和谦卑是古代朴素技术恐惧思想基础,近现代以来自卑与自负交互作用导致技术恐惧不断蔓延和泛化,当代文化自信促进理性技术恐惧的形成,未来多元文化整合下技术恐惧进入新阶段,约束了技术客体的负效应,唤醒了技术主体的风险警觉。技术恐惧的价值解析首先从主客体性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在认识理解技术恐惧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分析技术客体性视角下的技术恐惧具有促进技术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正面价值,主体性视角下的技术恐惧通过双重防护促进人类从脆弱性发展到韧性的正面价值。接下来对技术恐惧进行了价值整合的论证,一方面通过兼顾技术理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平衡、技术民主化治理和人类爱与希望等方法,消解技术恐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技术恐惧的积极启示作用,唤醒风险意识并警醒人类越界行为,预防技术的破坏性后果,开启技术未知不确定性的技术边界,给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带来启发,实现技术恐惧的正面价值强化。最后提出从技术恐惧走向技术敬畏,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主客体双向交互过程,实现在技术客体性中追求技术的真善美和人类主体性中探索人类希望与自由,最终实现技术恐惧的价值升华与重塑。最后,借助代达罗斯技术迷宫的哲学启示,从主体性、客体性和文化性三个角度展望技术恐惧的哲学反思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而探索技术恐惧治理,提出从文化自信奠定技术恐惧治理的文化基础,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指导技术恐惧治理方向,提升技术恐惧科学素养是技术恐惧治理的有效路径,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技术恐惧治理的目标愿景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技术恐惧治理体系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贸易回暖,集装箱运输量在近十年始终呈增长趋势。集装箱班轮运输具有利润波动大、易受国际贸易影响的特点。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安全的矛盾加剧,各国政府与世界组织纷纷出台并制定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对船舶污染加以严格限制。目前航运公司加速推进船舶大型化,启用清洁能源,减速慢行等措施,旨在控制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同时拥堵情况层出不穷,导致班轮运输准班率下降,船舶运营效率变差。因
直线压缩机无曲柄连杆机构,活塞由直线振荡电机直接驱动,摩擦损耗小,可实现长寿命无油或少油润滑。能够根据负载变化,通过调节活塞行程和工作频率实现变制冷量输出,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因此直线压缩机在家用制冷领域有突出的优势。而自由式活塞结构在运动方向上无机械结构约束,活塞的运动特性受压缩机结构参数以及运行参数的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制冷量不足或发生撞缸等非理想状态,影响变制冷量调节性能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
学位
养殖生产能力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识别是合理规划养殖活动的基础,与海湾等海域相同,开阔海域养殖容量依然受到环境限制,需要科学评估。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物理-生态耦合模型和虾夷扇贝个体生长模型构建了虾夷扇贝养殖生态系统模型。在可靠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开阔海域——黄海北部长海海域底播养殖虾夷扇贝生长能力的时空差异及其原因,探寻了预测底播养殖虾夷扇贝生长年际变化的指示因子,并评估了虾夷扇贝的养
世界范围内对于K、B、Li矿产资源均极为重视,我国对这些资源的需求更是日益旺盛,资源开采规模和供给保障程度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先进工业和清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自有的K、B、Li原矿以卤水型为主,可利用资源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其卤水资源在区位开发条件、品位和储量潜力方面均具有极大优势,是我国K、B、Li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无论盐湖的沉积,还是卤水中矿种资源的富集,柴达木盆地在我国乃至
非编码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不会被翻译成蛋白质但是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RNA分子。非编码RNA参与翻译、RNA剪接、DNA复制、细胞周期的基因调控等细胞内过程,并且与很多疾病相关,例如癌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然而,对于非编码RNA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的未知。因此对于非编码RNA及其相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裂殖酵母蛋白质Mei2特异性结合
大脑是哺乳动物机体的控制中心,在动物的生理活动、机体反应、学习记忆和高级思维认知等方面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1]。大脑皮层是哺乳动物大脑中特化的一个高度复杂又精密有序的结构。在发育过程中,由大脑中多种细胞共同协调,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结构庞大的神经网络。与低等的啮齿类动物相比,人类大脑皮层出现了较为复杂的脑沟回,进而增加了整个皮层的表面积。在哺乳动物大脑发育和进化过程中,新皮层的扩展和折叠与人类智力发育
港口是供应链物流中的关键一环,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依赖港口的正常运转。然而,近些年极端天气、新冠疫情大流行、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为港口的经营管理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对港口的运营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港口服务效率通常采用港口本身的数据进行评判,如采用DEA模型,选取泊位、堆场面积、桥吊数量以及集装箱吞吐量等数据作为投入-产出数据进行评价,来衡量港口资源的配置效率。港口资源充分利用则意味着港
在电气化铁路中,列车通过安装在车顶的受电弓与弓网的接触线实现电能传输,驱动列车前行。我国普遍采用工频27.5 k V高电压单相交流供电制式,接触线上电流大小取决于线路的坡度和列车负载等工况,其值从几百安培至上千安培。接触线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磁场和电磁脉冲;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线路不平顺、过分相点、接触线结冰及沙尘污染等原因,导致受电弓与接触线瞬间分离并产生弓网电弧;列车静止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