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掺杂液晶的实时动态全息显示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q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息三维显示能够真实地还原物体的位相和强度信息,从而可以完整地再现物光光场,因此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人类终极三维显示方式。一直以来,关于全息显示的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从1960年激光问世以后,全息技术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当成熟,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在很多的科幻电影中,科学家无数次地描绘着未来全息显示器的梦幻效果—360°全方位可视、全彩色、大面积、实时动态等。但是,全息术到现在经历了近80年的发展,仍没有进入到大众的生活中,一直停留在科幻电影的未来世界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就是目前绝大部分的全息显示都还只停留在静态的再现图像,对比于目前已经普及的液晶平板显示、OLED显示,人们更期望能看到动态的全息三维显示。因此,本论文从“如何实现动态显示”出发,主要研究基于掺杂液晶的动态全息显示。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首次在掺杂液晶中实现了达到视频响应的全息动态实时显示,并通过研究偶氮、量子点掺杂液晶的特性和改进器件结构实现了高衍射效率、高光折变灵敏度、快的响应速度的全息动态实时显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掺杂偶氮液晶的实时动态全息显示1)研究了掺杂偶氮DR1液晶中光栅的动态响应行为,掺杂DR1液晶中的光学非线性源于光场激发的偶氮分子与液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光折变响应取决于偶氮分子发生顺反异构的程度对液晶有序度和取向的改变大小,与材料本身的浓度、外部实验光路设置有关,实验中在一定的实验配置下得到的最快响应时间可以达到1.3 ms,完全可以满足实时动态响应25 Hz视频再现需求;液晶中光栅的建立过程是光致异构和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光栅的衰减是液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初始排列的过程,在长的记录时间(秒量级)下,在液晶盒的界面会形成电荷陷阱,产生永久性的光栅。2)偶氮DR1分子强的各向异性吸收特性,使器件的性能受控于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长时间记录激光能量对样品的照射会导致器件内部的温度成线性的增长,此时所形成的光栅除了光致异构引起的液晶偏转引起的各向异性光栅,还有由于热致非线性引起的浓度光栅、密度光栅等各向同性光栅,其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在变快;温度和能量的增大会影响偶氮DR1分子的光致异构转换效率和热效应的大小,能量的增加会引起材料的光折变阈值的降低,并且对液晶各个物理参数的改变使得再现衍射图像的亮度在不断变化,当达到液晶的清亮点时,光照的热积累会破坏图像,衍射强度会因为液晶在清亮点附近的不稳定表现为突然地增强然后变为很弱的光斑。3)利用掺杂偶氮DR1液晶作为实现动态显示的全息材料,实现了25 Hz刷新频率的衍射动态图像的再现。彩色全息图的合成需要红、绿、蓝三色图像的叠加,实验中我们采用角度复用的方法在样品中记录了三个动态光栅,获得了红、绿、蓝三色的衍射动态视频,再现图像之间没有串扰、播放连续。由于偶氮分子在液晶中的溶解度和激光能量的热积累,三色图像的衍射效率不高,其合成图像质量和灰阶还原度受到限制。2.基于掺杂量子点液晶的高衍射效率动态全息显示1)研究了掺杂量子点ZnS/InP液晶中的全息光栅的光折变特性,相比于掺杂偶氮液晶,掺杂量子点液晶表现出了更好的光折变特性;由于量子点大的比表面积,界面处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受到影响,量子点掺杂浓度的不同会导致了其整体的有序度不同,因而相变温度会发生变化,同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器件的光折变阈值电压在变大;实验中,其衍射效率最高可达到30%,比掺杂偶氮液晶提高了近100倍,光栅的建立时间在10 ms以内,完全可以满足实时动态显示的要求;通过详细研究掺杂量子点液晶中的响应时间和衍射效率跟其实验配置和外加电压的关系,发现掺杂量子点液晶中的光栅形成是源于取向光折变效应。2)研究了环境温度和激光记录能量对掺杂量子点液晶的光折变特性的影响。掺杂量子点液晶中光栅的形成来源于光激发产生的空间电荷场对液晶的周期性转动引起的折射率调制,温度和激光能量的升高会增大器件的光生电荷的能力,因此会影响器件的光折变响应特性。实验中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器件的光电导能力在增大,同时温度也降低了液晶的粘滞系数,因此器件的响应速度加快,在大的周期(19μm)时就可以达到3.4 ms的响应时间。激光能量的增大增加了其表面电荷场的调制幅度,从而导致了光折变阈值电压的减小,实验结果显示其衍射效率对于电压的变化更加敏感,其最高的衍射强度峰值左移,响应速度由于电导率的增大变得更快。3)掺杂量子点液晶中的动态显示。采用振幅型的空间光调制器给样品加载60 Hz的动态视频,得到了60 Hz的动态衍射视频,其亮度比掺杂偶氮液晶的图像明显提高,再现画面播放连续,但是由于掺杂量子点液晶在电压作用下的动态散射效应,导致液晶分子排列不稳定,图像的背景噪声很严重。为了减小噪声,可以在更高的电压下使分子取向均匀,可以有效抑制背景噪声,但是其亮度会有所下降。3.ZnSe-掺杂量子点InP/ZnS液晶的高光折变灵敏度动态全息显示1)利用ZnSe作为液晶盒基片,结合掺杂ZnS/InP液晶实现了高光折变灵敏度的全息动态显示器件。研究了基于ZnSe-掺杂量子点InP/ZnS液晶的器件的物理特性,发现加了半导体膜层ZnSe的掺杂量子点液晶的电导率的变化跟入射激光能量呈非线性的关系,并且对于弱光(90 n W-20μW)的光电导率变化明显,继续增大时,趋于稳定,器件的这种光电导特性决定了其光折变响应特性的变化规律。2)研究了基于ZnSe-掺杂量子点InP/ZnS液晶器件的光折变特性。采用两者结合的器件在总光强不到1 m W/cm2的条件下其衍射效率可以达到12%,响应时间在6 ms左右,非线性折射系数n2为2.1 cm2/W,光折变灵敏度可以达到2.2 cm3/J,比之前的单纯掺杂量子点的器件提高了近200倍,是我们已知的掺杂液晶中最好的结果。3)利用ZnSe-掺杂量子点InP/ZnS液晶器件实现低功耗、高图像质量的动态显示。再现图像灰阶的还原度取决于物光平面上不同灰度信息强度的光的衍射强弱的差值大小,材料对于记录光越敏感其灰度还原度越高。最终实现了高对比度和多灰阶衍射图像的再现,并得到了红、绿、蓝三色的25 Hz的衍射图像,优化后的器件在图像的对比度、灰度还原度、信噪比方面得到大大地提高。4)为了验证图像对于三维信息的再现能力,我们给器件加载了具有一定深度信息的计算全息图,最终在掺杂液晶中实现了红、绿、蓝三色的三维信息重现。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应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评估特发性黄斑裂孔作为代谢研究对照组的合适性,并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的玻璃体液代谢变化特征,寻找生物标志物。方法:1.选取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液8例,角膜移植捐献眼玻璃体液5例,应用氢谱核磁共振进行代谢检测,SIMKA-P+1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对代
目的:第一部分旨在探讨不同性别中,LAP,VAI和TyG诊断OSAHS的效率。第二部分旨在研究中国上海地区ESS,STOP和STOP-BANG问卷在门诊患者中对OSAHS的诊断效率,并单独讨论性别对诊断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至我院睡眠中心接受整夜PSG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需接受人体测量学与生化指标测量、ESS、PSG监测。第二部分研究的
“旋转曲线”是旋子模型及旋子流假说的重要内容,该曲线在气功外气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实验的角度证实了旋频曲线的存在,证明了意念对外气的调制作用.
研究目的 探究影响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建立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研究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瑞金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分析进行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因素分析。采用L
目的:钛及其合金作为基底金属广泛用于制作种植体,但由于其骨诱导能力欠佳,往往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促进成骨。本研究利用海藻糖/冻干将Lenti-BMP-2颗粒负载于TiO2纳米管对钛种植体表面进行改性,并对其骨结合能力进行评价。进一步研究探讨,由于高剂量BMP-2用于钛种植体表面改性易引发诸多副作用,通过海藻糖/冻干负载BMP-2在保证骨诱导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可否减少BMP-2的负载剂量。材料和
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黏膜联发疾病,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有潜在癌变可能,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长链非编码RNA是这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类调控型大分子非编码RNA,参与并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在多种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有学者构建了正常口腔黏膜以及不典型增生口腔黏膜的基因表达系列文库,发现了多个lnc RNA在不典型增生的口腔黏膜中表达
目的:本研究制备了具有仿软骨细胞外基质纳米纤维结构壳聚糖微球,并探索这种材料通过bottom-up方案及软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体外软骨样组织工程复合体的构建组织工程复合体。材料和方法:1.利用拉针仪和煅针仪加工玻璃毛细管形成毛细微管,并组装形成微流体装置。2.将壳聚糖溶液和环己烷溶液分别注入微流体装置的内外管内,通过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固化,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后得到仿细胞外基质(ECM)纳米纤维结构的壳
研究目的通过观测CO2点阵激光(简称激光)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乙醇脂质体凝胶(Ethosomal Gel,EG)作用于在体兔耳增生性瘢痕后的组织学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其调控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采用兔耳腹侧面圆形缺损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的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待成模后采用不同干预方法。共分为4组:对照组、脂质体治
传统的IP网络将控制逻辑(控制平面)分布到各个硬件转发设备(数据平面,有时也称转发平面)中,以紧耦合的方式提高了整体网络的可靠性。但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应用不断增多,这样一种方式的弊端变得越来越明显:一是分布式的控制平面使网络运维越来越困难;二是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紧耦合使网络创新难以实现。为此,新兴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打破了现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