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人居环境是2020年进入后小康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而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元投入机制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来,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元投入机制,以期确定好政府、社会、村集体的投入责任并发挥好政府、社会、村集体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元投入机制进行研究,以多中心治理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工具,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公共属性、经济属性和时代属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村民以及村委会的具体责任定位以及投入方式的优劣势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元投入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增强理论的深度。接着通过已构建的理论框架回归现实分析:选取重庆、广东以及福建三个地区的实践探索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元投入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元投入机制中存在投入主体责任不清、市场实质性投入程度不高、多元投入主体衔接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其问题的原因有利益分化严重、主体责任感缺失、配套机制不健全等。最后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社会组织层面以及村民层面提出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