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保护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e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鸡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1]。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遗留下众多珍贵的古文化遗址。宝鸡古文化遗址数量众多、内涵丰富,价值突出。宝鸡的古文化遗址,半数以上分布于乡村地区。如何实现宝鸡乡村地区众多古文化遗址的有效保护,是困扰地方文物保护部门的难题。乡村地区的古文化遗址,无论是面临的破坏因素,还是保护存在的现实问题,均区别于其它地区(如城市或城郊)的遗址,具有其独特性。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主要的破坏来自于村民生产生活活动。村民的农业种植、建房取土等行为是遗址破坏的最主要因素。古文化遗址本身就十分脆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受着风雨侵蚀、水土流失等自然破坏;现如今又面临取土、农业种植等人为破坏,加速了古文化遗址的消亡。相比于自然破坏,人为破坏对遗址的威胁性更大。这就导致遗址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相矛盾,成为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保护面临的棘手问题。为探寻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的保护对策,本文对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展开深入调研,分析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通过田野调查、文献阅读等方法,了解宝鸡古文化遗址的数量、分布、类型等基础情况,总结宝鸡古文化遗址的特点。其次,对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进行田野调查,了解遗址的保存现状,分析其破坏因素。对保护区划、保护机构及设施、保护管理措施等现有保护工作进行梳理,提出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遗址遭受自然人为破坏,缺乏必要的保护管理措施;二是遗址分布范围不清,保护区划不合理或形同虚设;三是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针对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保护存在主要的问题,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提出保护对策,一是加强保护措施,减少各类因素破坏,主要是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禁止遗址区取土、设置保护管理机构、配备管理用房及设备、培养保护管理人员等方法,最大程度的保持遗址原状,尽量使遗址免受自然人为破坏;二是加强考古勘探,合理划定保护区划,通过加强考古勘探,探明遗址分布情况,合理划定并落实保护区划;三是增加遗址保护资金投入,完善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是研究中华文化起源、发展的珍贵历史资源,保护宝鸡乡村地区古文化遗址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充分满足了人们表达自由的愿望,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微博上谣言泛滥的问题也逐渐突出。本文分析了微博环境下谣言滋生的原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富勒烯的发现促进了科学家们对纳米尺度下具有特定形貌的炭材料的关注和开发。到目前为止,文献报导中常见纳米炭材料形貌有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洋葱、纳米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导致的建筑桥梁与各类机械等设施设备在复杂大气环境作用下经历的腐蚀(老化)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安全使用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依
本文从新媒体事件角度分析网络媒介公共性的实践,发现网络媒介的确更具备公共性潜能,但也不能摆脱社会现实条件的限制,网络媒介的公共性是有限的、局部的、不稳定的,与人们理
移动互联网近年来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企业也因此逐渐由传统固定的办公室办公向不固定的随时随地办公转换。因此,移动办公也随之酝酿而出,它可以使员工
研究俯冲隧道过程对理解地壳与地幔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至关重要.地壳物质在俯冲隧道中经历复杂流体、熔体及变质作用,部分物质从>1OOkm的深度处折返至地表,形成自然界中出露
行政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行政机关工作效率,转变行政人员工作作风的必备武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行政和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效能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西安市的发展,尤其是主导产业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卫星通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卫星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动中通”系统是当前卫星通信领域需求旺盛、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在军用和民用两方
2007年,我国《物权法》正式颁布,标志着在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自此正式确立。2009年,最高法公布了《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