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史记·殷本纪》中就有鄂国的记载。但史料中关于鄂国的记载甚少,随着承载鄂国信息的考古材料陆续出土,特别是鄂国精美青铜器的问世,逐渐揭开了这个古老国度的神秘面纱。分析传世文献和甲骨文材料可知,鄂族大概起源于山西南部,大约在晚商阶段,迁徙到了今河南北部的沁阳一带。此时,鄂族与商人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商末,鄂、商之间产生矛盾,纣王杀了鄂侯。大约在商周之际,鄂国离开豫北,向南迁移。由于材料的不足,鄂国南迁之后的地望千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湖北随州羊子山墓地的发现,使这个问题逐渐清晰——鄂国在商周之际迁徙到了今湖北随州。在随枣走廊,鄂国一直持续到了西周晚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后来,由于鄂国联合外族叛乱,受到西周王朝的镇压。通过分析禹鼎铭文可知,周王对鄂国的此次叛乱异常愤怒,下达了“勿遗寿幼”的命令。过去一般认为,这次行动以鄂国的灭亡而告终。然而在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南阳夏响铺发现了鄂侯夫妇墓地。通过对墓地的发掘和随葬器物的初步清理,大致判定其年代属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目前共发现约有4组鄂侯夫妇墓。由此来看,禹鼎记载的那场伐鄂战争之后,鄂国并没有亡国绝祀。降服鄂国之后,周王朝将其迁移到南阳盆地,置于更易控制的地理范围。《诗经·大雅·嵩高》记载周宣王改封申国到南阳盆地,大概也是为了监视鄂国的需要。鄂国何时终亡其国,由于材料阙如,目前尚不可知。大约在春秋早期,楚国将南阳盆地纳入政治版图,于申国故地设立申县。鄂国可能也在此时迁到了江汉地区的南部(今湖北鄂州)。所以,南阳盆地的故鄂地,后来被称作西鄂。汉东之鄂,称作东鄂。而今天湖北省简称鄂,与鄂国、鄂族曾经在江汉地区的历史活动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