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本土化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jzk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产业转移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自战后以来,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其中,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发达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流;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呈明显加速发展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下重要的承接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吸引外资,在承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外向型经济的产业发展格局。引进外资完成的是转移产业的承接,而实现转移产业本土化又是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各国各区域具体情况不同,承接国或承接区域推动转移产业本土化进程的实际效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别。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梳理了关于产业转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二部分:从外资利用的行业偏向、主要来源地、利用方式三方面分析广东省的外资利用状况,从而揭示出现阶段广东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第三部分,选取区位商、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两个指标,根据《广东省2005年、2007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近几年来各具体行业的比较优势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侧面测度了广东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本土化效果;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产业转移本土化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国际产业转移的质量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的分析,就广东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吸收与消化效应进行反思与进一步探讨,提出有利于提高产业转移本土化效果的两大对策:提高国际产业转移的质量和加速民营企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曾经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削弱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速衰落,广大农民失去了基本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间的竞争格局。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现代商业银行对绩效评价日益重视并提出更高要求。本论文主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已成为影响一个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决定因素。拥有人才优势,不仅能形成本地区的自我创新能力,而且还是吸引外部资源流入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得到了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