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茵(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及抗药菌株性质。对菌落直径法、孢子萌发法和离体麦穗法等抗药性监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抗药性大规模监测,可挑取小麦病穗上的病原物在含10μg/ml多菌灵的PSA平板上直接测定。抗药性水平测定则可用菌落直径法在含系列浓度杀菌剂的PSA平板上测定,以EC50或MIC值作评价参数。监测自然界中抗药性子囊孢子的比例可短期预测抗药性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程度。 以含多菌灵10μg/ml的PSA平板作为划分小麦赤霉病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标准,1997~20O0年对江苏、浙江、上海、湖北采集到的小麦赤霉病共6062个菌株进行了抗药性监测,发现小麦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抗性频率有上升趋势,而且抗性频率在地区间分布不平衡。其中,浙江海宁市抗性频率最高,1999年两次用药的田块抗性频率达72.34%。 田间分离到的所有小麦赤霉病抗药性菌株对多菌灵具有相似的抗性水平。多菌灵对抗药性菌株的平均抑制中浓度EC50为9.2375μg/ml,平均EC50抗药指数为15.83。对多菌灵具抗性的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正交互抗性,而对MDPC不表现负交互抗性。 经紫外光照射处理,能够诱导出抗多菌灵的赤霉病菌突变体,但突变频率相对较低。诱导得到的所有抗药性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与田间抗药性菌株相似,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也呈正交互抗性,但对MDPC的敏感性有差异。 无论田间采集还是室内诱导的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在无药培养基上通过菌丝体转代培养8次,抗药水平没有下降。形成的分生孢子和自交产生的子囊孢子均表现抗药性,抗药性状能通过无性和有性繁殖过程遗传。田间抗药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致病力和竞争力与敏感菌株相似,适合度高。紫外光诱变的抗药性菌株的产孢能力、致病力、竞争力比敏感菌株稍有下降,这可能是在诱变过程中其他生理功能受到损伤而引起的适合度下降。 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具抗性的菌株与咪鲜安、戊唑醇、福美双、百菌清不存在交互抗药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对接种的离体麦穗防治试验表明,咪鲜安、戊唑醇对抗性菌株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日益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活跃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并
未成年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民族的兴衰、祖国的未来。笔者认为,应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形态硅源制剂叶面和水培处理小麦后对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的作用效果,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及所得结果如下: 1.通过采用不
该研究以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理论和细胞全能性理论为基础,以广东省强致病力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产生的粗毒素为筛选剂,以水稻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建立了水稻抗纹枯病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技巧性较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公式、概念等知识,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许多教师将解题作为一个教学要点,但是却忽略了读题审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为了更好更快的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除了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挖掘、深入喜欢的作家,还应该做好素材分析工作,通过增强文字描述的练习,方便作文应用.
该研究首次将核酸序列分析方法用于毛翅目幼虫鉴定,测定了毛翅目完须亚目昆虫:具钩竖毛螯石蛾Apsilochorema unculatum、黄褐鳞石蛾Lepidostomaflavum、傅氏鳞石蛾L.fui、弓
数学课堂与其他学科相比,逻辑思维较强。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那么老师的引导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引导能让孩子们思维清晰,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的正
该文针对新型抗植物病毒生物农药一天柱菌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生产菌的高产菌株选育、工厂发酵工艺、制剂、防治效果和抗病机制等方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数学课堂。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