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城镇化进程中,民族社区中的少数民族居民由农村走向城市,改变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格局。尤其是进行区域拆迁与重造,构成了多民族群体混合居住的新格局,形成了新的社区关系。广西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资源之一,是广西各族人民在生产创造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民族社区与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新社区必然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引领民族社区文化变迁与创新,实现城镇化良性发展和民族社区文化的协调共赢局面需要相关管理主体积极合作治理。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社区文化建设和治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发现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社区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参与等问题。对于民族社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治理研究极少涉及、文化治理中也很少有研究民族社区的。因此对民族社区的文化治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对民族社区和民族社区文化治理等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有关治理理论和社区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厘清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文章的第三章,对民族社区文化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并归纳总结了广西壮族文化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的指出广西民族社区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其次,选题选择了城镇化进程中具有壮族社区文化变迁特征的南宁那马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通过档案查阅、文献分析、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地进行个案研究,归纳了那马镇社区文化发展的治理经验,并指出其参与主体回应力弱、文化供需矛盾突出等治理困境。从而总结民族社区文化治理困境是基础薄弱、功利性突出、能动性差等原因的综合作用。最后,基于那马镇社区文化治理的现状分析,提出在城镇化背景下完善民族社区文化治理的对策,并对未来民族社区文化治理模式了展望。通过研究,提出了采用不同的文化治理模式、发挥社会组织的促进作用、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和评价能力、继承发扬民族语言、提供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建议,为民族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治理方向。